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俗世,你好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燕 热度: 20879
□阿成

  俗世,你好

  □阿成

小寒

这是集体理发的场景——

  按着脖颈,剪毛,剃须,修面

  洗头洗脑,差一点被理发师

  割下头颅。

  我在一旁,悄悄翻过铁制的栏栅

  朝着每日经过的一枝

  淡黄通透的寒梅……

日常

大寒将至。现在是

  三九第六天,一个难得的

  好天气。午饭后,你提着那把

  磨秃的砍刀,去砍青竹。

  你说:一根就够了。

  用它编织盛放粮食的箩筐

  或是编织晾晒青豆的篾盘

  总之,是一种简单、日常的用具——

  犹如眼前的一片青山,半亩薄地;

  犹如每日的三顿粗食,荷锄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犹如守着的

  半截寒屋,和一弯冷月……

  你说:只要一根就够了。

慢庄

穿过屏风即是慢——

  山水慢于薄暮,道路慢于起伏

  一颗来自尘世的心,慢于

  终年不变的流水……

  村庄慢于松风、篁林

  水库慢于淤泥、芦草

  木屋慢于溪涧、缓坡

  石磨慢于变细的粗粮,现在它慢于

  履迹和荒废;天井慢于迁徙的

  石板、青苔

  拱桥慢于明清的月亮;

  餐饮慢于素食,睡眠慢于油灯

  松门慢于锈绿的铜环

  木板、木床、棉被慢于双色版画

  修行慢于道长、法师,静夜慢于阅读打座

  撇下慢三、慢四,我选择慢十五、慢十六

  是夜,一个梦慢于水墨典籍

  淡黄的纸张,挂在墙上……

石磨

以文化的名义聚集

  你是脱胎换骨的石头……

  那时,是乡间的闺女

  害羞地猫在东家和西家的院落

  以默默劳作度过微暗的晨昏

  和喧闹的节日。生命唯一的方式

  是不停地转圈,转圈;

  吃着粗糙的米麦、苞谷

  吐出或白或黄的细粉。

  从不示人的青春,在磨芯磨秃时

  才被开怀……

  祖传的磨片和手艺

  一颗木质的心被腐烂和荒废

  那时的青涩,成为

  无人问津的顽石。

  走出时已满头白发

  古词中的传承——

  你迷于衰老,坐享其成

  在农耕博物馆中,我看见你

  一个个仰面躺着,没羞没臊地露出

  纹路斑驳的胸乳和肚腩……

榆钱

这似花似果的飘落

  多么荒凉而奢侈啊!

  春风里,上一代人的印象仍在。

  母亲说:“那时,它救过许多人的命。”

  现在它被世道摆平——

  这些首尾相接的花朵

  似钱非钱,仿佛要在地上捞起什么;

  百足之虫,可以入药

  治我们的老病新疾。

古黟

昨夜,我吞下

  蓝色的火焰——

  黑白的帷幕拉开了

  池塘里升起旷古的光

  白鹅的红冠伸向天空,惊醒了

  玉米地里的墓园

  和埋伏的砾石。

秋浦河

你的暴戾来自何方?

  花花绿绿的诗人在吊桥上走着

  把赞美掺入雨点抛洒

  戴围巾留胡须的老张,与岚雾碰硬

  像仙人下凡……

  洪水滔滔覆盖了昨日的宁静秀美——

  九条牛也拽不住的野马,必须用诗歌

  把它镇服,我们都是对天的朗读者;

  平台上,穿绿雨衣的清洁工在清理积水

  竹扫把一帚一帚地,像在安抚一头

  放荡不羁的猛兽。

清泉

一次又一次,我从你身边走过

  侧耳倾听你的低鸣,白天或夜晚

  看不见草丛中的身影

  只听到这玉碎或呜咽的声音。

  小时候,母亲教我善待万物。

  她说:要学习清白之物,不可有

  一丝污秽。于是,途中遇见山泉渴饮

  不敢脏污其身。

  长大了,经历越多越忐忑谨慎

  每每身陷人事,总是揽镜检视——

  惊异于清泉越来越少,植物的庇护

  十分有限,我不得不驻足寻觅——

  细细的泉,清清的心,在俗世中隐身——

  今非昔比啊,那么多宠物狗

  它们都是以心为食的动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