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之恋绘金色
——陈凤玲和她的工笔花鸟画
□吴士廷
深受儒家文化浸淫的沂蒙山区郯城,地杰人灵,早在春秋时期,因仰慕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德孝悌,孔子便前来求教,“倾盖而语,终日甚亲”。两人的车盖都倾斜了,谈论礼乐歌赋难舍难分,韩愈在《师说》中写的“孔子师郯子”就是指这段佳话。郯城境内遍布2万多株30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使得它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银杏之乡”。银杏题材自然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和灵感的媒介,郯城本土画家陈凤玲便是其一。
银杏是中国独有的古老名贵树种,因数千年而常青享有“长寿树”、“神树”和“金色化石”之誉。虽历代文人墨客包括帝王高僧为它留下不少诗文题赋,使之散发着十足的人文意趣,但查遍《中国历代花鸟画全集》,也没见到哪位画家染指过银杏。何以?原来银杏的黄无疑象征了皇家的特权和皇臣的荣耀,千百年来除了寺院,谁都尽量避讳用它,画家慎用黄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或许,对于以折枝为特点的花鸟画,高大的银杏很难处理,银杏如扇的叶子不容易像松针那样适合率意线条的表达。现代画家中,除了忆君、张明、陈志才等少数画家常把银杏作为创作题材,其他画家只是偶尔取材于银杏。正如郭沫若在散文《银杏》中写道:“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我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玩味许久,就觉得这何尝不也是对于陈凤玲的一种写照呢?她多年来在工笔画的创作与探索中,由景入心地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银杏的衷情,使之不断驱向翰墨花香的超脱境界和笔砚染秋的深厚造诣。她画中的古银杏枝干深褐苍劲,叶子浓郁金黄,色彩对比强烈又和谐有趣。它在金秋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格外迷人,完美地将古城远乡深秋“神树”的壮美艺术呈现。
陈凤玲早年供职于机关单位,绘画属于半路学艺,不求闻达,只为充实业余生活。正是这种淡泊的心态,让她在学画习画过程中,能够去除浮躁,静心修为,笔墨氤氲中揣摩感受到绘画的真谛和乐趣。先随李青海研习重彩工笔,再赴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创作高研班主攻工笔花鸟。性情洒脱的陈凤玲淡泊为人,疏离俗世,隐逸山水,修心雅室的静定之态,使她的思想到达净极光通之仙境。默然于土,静然于蛹,化然于蝶,画技不断提高,风格日渐形成,是心慧也是苦练。节假日里背着画夹从沂蒙山走过延安、唐山、西双版纳,采风速写过程中,构图于胸中,纤描于宣纸,一幅幅或清雅或浓彩的画作就呈现在世人面前。其《祥和映金秋》获2012年山东省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岁月如歌》获沂蒙文艺奖,《南国晨晖》入选大美西双版纳全国名家邀请展,《曼陀罗花果图》获2013年山东省第二届书画大赛一等奖,《清韵》入选山东省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全国中国画展获三等奖,《红色的记忆》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铜奖,《清风劲节》参加2015年中国廉政行为书画展获优秀奖。天道酬勤,陈凤玲凭借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由业余爱好跻身专业画家殿堂,成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美协理事、郯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支奇葩。在陈凤玲看来,学习传统书画,必先习其法、明其理,由浅而深,在继承中建立自己的画风。取法于大自然,是中国画的根本,画夺造化即是于形中抓其神韵,画于规矩中,又不为其束缚,达到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及不似之似。陈凤玲说,我爱家乡保持良好的自然风貌,我不是照相般把这瑰丽的风物记录下来,而是想借助笔墨语言,再现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惊艳。工笔花鸟画技法在我的创作中频频出现,正是我主张的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创作理念的艺术表达。比如我画的银杏树以写实的手法,运用中国工笔画的笔线特点和线描技法,顿、挫、曲、直、方、圆自然在画中就体现出来了。建设美丽中国在我的创作中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盎然生机,是人热爱生命奋发向上的情感世界。任何生物都是充满着灵性,比如我画的银杏树,运用写实工笔的手法,向人们展现雄姿挺拔、傲然向上的风骨。虽古银杏已三千岁,却还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造福人类。这样在人们心中烙下的生态理念,就激发了保护自然的意识。事实上,经济社会只有与生态建设同步才能走向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梦。
在绘画艺术的丰满世界,陈凤玲遍访家乡银杏,株株粗壮硕大的古银杏宛如先人气定神闲弹剑而歌的伟岸雄姿,幻化心间,于散淡幽然之中,觅得妙境。其独特的绘画选题和创新的笔墨语言,拓展为工笔画新的疆界。陈凤玲画的这幅古银杏作品,取材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中华名木”的那棵被家乡百姓尊呼的“老神树”。这棵大树高41.9米,树径2.6米,树冠、根系占地6余亩,记载着春秋时期郯国国君的先人老郯子“郯子课农亲手栽”及孔子与郯子树下欢聚相见恨晚的佳话。这样一棵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树本身已经很传奇了,再用画笔重现其神奇千载福荫当代的伟力,可谓千古佳话传世之作。她一反传统工笔花鸟画取折枝小景的“袖珍”画法,而是大面积重彩铺陈,硕大古树豁然耸立,撼胆震魄。远观巨幅大作,近似原树的枝干皴染得粗壮雄力。硕大的树冠一派金黄,密密麻麻的叶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与阳光相映生辉。几只雀鸟点缀期间,画面便添了灵气,使人感慨岁月易逝记忆不灭,古树穿越时空见证时代变迁,桑田移季,文化永恒。那大面积的鎏金彩扑面而来,令人炫目中咀嚼繁复历史的五味杂陈。她笔墨下的银杏,以及所寓有的意境,使得作品不仅有着博然浑厚大气的神韵和传承笔墨精髓的意趣,更有一种禅意里的静定深刻和重在拓展崭新图式的个性面貌,难怪画家王冠军读了这幅作品后赞叹:构图大胆,色彩高雅,大美佳作。
在中国美术史上,宋元时期的工笔绘画享有很高的地位,陈凤玲秉承宋元工笔,在勾线填色、染色造型的探索中,注重构图严谨、工整艳丽的工笔花鸟画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画家用笔墨展现出银杏树的辉煌灿烂,将写意与工笔融会贯通,它苍劲挺拔、盘根错节、老态龙钟、生命顽强、婀娜多姿 古树的自然美、生态美,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既是对这古老神奇的银杏,也是对这片土地上所有默默无闻而又绚烂傲立的生命, 还有对陈凤玲在艺术之路付出的艰辛和创新追求敬佩有加,击节赞叹。相信假以时日,她能为画坛带来更多富有新意的作品,丰富具有优秀传统的国画世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