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引起的反思
摘要: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地震能不能预测?不可知论者却高调宣称:“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笔者以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地震是应该预测,而且能够预测的。但是,技术上的突破固然重要,思想上的突破更为关键。打开地震预测之门的金钥匙是东方一元化哲学的整体观。而且,民间研究力量不可忽视,应该建立科学的地震预测体系,给预报工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地震 预报
作者简介:安天仕,1937年12月10日生,四川阆中人,主任记者,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翔鹤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西部影都策划人、创始人。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
突入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破坏性很强,波及面最广,损失最惨重!要是能够准确预测,提前预报,不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么?但是,不可知论者却高调宣称:“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1)既然不可预测,又何谈预报?是这样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打开地震预测之门的金钥匙在哪里?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痛定思痛,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深思和再思!
地震不可预测么?
灾难深重的汶川大地震爆发以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重庆市地震局问责:这么大的地震为什么不预报?一干部解释说:“这是世界级难题,科学水平还达不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哪一种监测手段或方法对地震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啊,是这样吗?更有学者方舟子两肋插刀,挺身而出,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把96年11月伦敦“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达成的“共识”搬出来,为地震部门的难堪与尴尬辩护:“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2)”既然不可预测,又何谈预报?似乎是一锤定音,“终审判决”,我们芸芸众生只有被动遭劫,人民生命财产只有葬身废墟的份儿,哪还有什么理由去责备地震部门呢?于是,“地震不可预测论”充斥报刊和网络,甚嚣尘上,成为无能无为,应对舆论压力的遮羞布和挡箭牌。地震真的不可预测么?
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恕记者不揣浅陋,斗胆大吼一声:“不可预测论”休矣!不仅理论上违反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掉入“不可知论”的泥沼,而且,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发展的事实也严重不符!
2006年第6期的《中国地震》杂志上载,成都理工大学的易桂喜等人通过对该地区过去28年的台网资料研究后指出:龙门山断裂带的绵竹——茂县段,由于处于高应力积累背景,从中长期来看属于最容易发现强震的地区;处于该断裂带最北沿的江油——平武段,未来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在2007年12月的《四川地震》上,易桂喜再次对四川以及临近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提出了警告:自2003年大姚地震后,在四川及邻区强震平静近四年的背景下,最近两年相继出现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或许预示着四川及邻区在未来不太长时间内,“发生六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大。”
无独有偶。06年9月,陕西师大龙小霞等人在《灾害学》第一卷第三期《基于可公度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一文中指出:“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可能发生大于或等于6。7级强烈地震。”虽然时间、地点、震级预测得不那么准确,实在,可操作性差,但可以提醒我们警惕该地区地震灾害的发生。
更有消息称,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陳一文对中國地震局没有收到预测进行驳斥,說:從二○○六年起,三年來,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曾就汶川地區可能發生地震,向中國地震局提出三次中期預報,特別是今年五月三日,陳一文親手又向中國地震局發了一份汶川地區可能發生地震的預報(3)。同样,作为该会研究员的耿庆国,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的4月30日,曾正式给中国地震局发“密件”,预测到5月8日前后10天内,四川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临震预报。此一消息也得到中国地震局有关人士证实,其中虽有错误的判断,同样也是难能可贵的,使我们看到了地震预测的希望和信心所在。(4)
特别是今年五月初,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迪米塔·奧佐諾夫(Dimitar Ouzounov)在地球紅外線監測圖像上發現中國西南有地震要爆發(5)。当然,他是以此證明該署物理研究員佛洛德所提的地層電流預報地震理論之準確性,並非專為中國而測。去年七月,美國《地震》杂志披露,有中國、歐洲和美國科學家共同通過仔細觀察衛星圖像,且對四川省地震斷層十年來的深度和活動加以研究,發出警告說:中國將面臨一次大地震。(6)可惜,这些预告沒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什么呢?难道说明“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吗?“科学水平还达不到”吗?
此外,已故中科院院士翁文波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计算,开创了不同于传统物理预测法的数学预测法,对82—92年国内外的地震预测达到很高的准确率。测89年4月26日墨西哥发生7级地震,实际时间只差一天,地点完全准确,实际震级7.3,仅少0.3级。(7)
近日,报载: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维熙科研团队研制出在临震前10天—40天可遥控、遥测的“高灵敏度氢气地震预测仪”(8);欧美科学家也声称用“压力预测法”,可以在小地震发生前一小时、大地震发生前数月就能预测到它们的存在,并建议在全球建立监测网,包括1500个站点。(9)
可是,方博士却不以为然:“这类地震预测就象算命术一样,不能因为有人蒙对了一次就把他当‘大师’,而要具体统计其预测的成功率”。于是,他摆下擂台:“世界上每年平均大约发生18次7级以上大地震。地震预测‘大师’何不一一预测一下,让我们看看能蒙对几个?”(10)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我们尚未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知的领域。地震预测是科学,不是“算命”,更不能像江湖骗子一样过“蒙”。就地震而言,人类对它的认知,从无知到有知;从神话到科学;从“不可预测”到“可以预测”,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么?!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就是发现,就是创新,就是为人类造福。在这个领域,最忌重复别人,也不应该知难而退。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翁文波的“数学预测法”、欧美科学家的“压力预测法”、地球紅外線监测法、地层電流监测法,有海城地震、喀什地震预测成功(11)的先例等等,人类一定会战胜“不可知论者”。因此,方博士下注的“算命论”、“蒙论”没有任何根据,也因此毫意义!西方科学的成就我们应该给以足够的尊重,学习,借鉴,拿来,但我们决不能不加分析地迷信西方科学的每一个现成结论,不应该把它当作千古不变,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僵死教条。我们应该走我们自己的独创之路,决不能跟在洋大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那是绝对没有出息的!
摘要: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地震能不能预测?不可知论者却高调宣称:“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笔者以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地震是应该预测,而且能够预测的。但是,技术上的突破固然重要,思想上的突破更为关键。打开地震预测之门的金钥匙是东方一元化哲学的整体观。而且,民间研究力量不可忽视,应该建立科学的地震预测体系,给预报工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地震 预报
作者简介:安天仕,1937年12月10日生,四川阆中人,主任记者,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翔鹤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西部影都策划人、创始人。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
突入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破坏性很强,波及面最广,损失最惨重!要是能够准确预测,提前预报,不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么?但是,不可知论者却高调宣称:“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1)既然不可预测,又何谈预报?是这样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打开地震预测之门的金钥匙在哪里?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痛定思痛,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深思和再思!
地震不可预测么?
灾难深重的汶川大地震爆发以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重庆市地震局问责:这么大的地震为什么不预报?一干部解释说:“这是世界级难题,科学水平还达不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哪一种监测手段或方法对地震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啊,是这样吗?更有学者方舟子两肋插刀,挺身而出,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把96年11月伦敦“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达成的“共识”搬出来,为地震部门的难堪与尴尬辩护:“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2)”既然不可预测,又何谈预报?似乎是一锤定音,“终审判决”,我们芸芸众生只有被动遭劫,人民生命财产只有葬身废墟的份儿,哪还有什么理由去责备地震部门呢?于是,“地震不可预测论”充斥报刊和网络,甚嚣尘上,成为无能无为,应对舆论压力的遮羞布和挡箭牌。地震真的不可预测么?
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恕记者不揣浅陋,斗胆大吼一声:“不可预测论”休矣!不仅理论上违反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掉入“不可知论”的泥沼,而且,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发展的事实也严重不符!
2006年第6期的《中国地震》杂志上载,成都理工大学的易桂喜等人通过对该地区过去28年的台网资料研究后指出:龙门山断裂带的绵竹——茂县段,由于处于高应力积累背景,从中长期来看属于最容易发现强震的地区;处于该断裂带最北沿的江油——平武段,未来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在2007年12月的《四川地震》上,易桂喜再次对四川以及临近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提出了警告:自2003年大姚地震后,在四川及邻区强震平静近四年的背景下,最近两年相继出现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或许预示着四川及邻区在未来不太长时间内,“发生六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大。”
无独有偶。06年9月,陕西师大龙小霞等人在《灾害学》第一卷第三期《基于可公度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一文中指出:“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可能发生大于或等于6。7级强烈地震。”虽然时间、地点、震级预测得不那么准确,实在,可操作性差,但可以提醒我们警惕该地区地震灾害的发生。
更有消息称,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陳一文对中國地震局没有收到预测进行驳斥,說:從二○○六年起,三年來,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曾就汶川地區可能發生地震,向中國地震局提出三次中期預報,特別是今年五月三日,陳一文親手又向中國地震局發了一份汶川地區可能發生地震的預報(3)。同样,作为该会研究员的耿庆国,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的4月30日,曾正式给中国地震局发“密件”,预测到5月8日前后10天内,四川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临震预报。此一消息也得到中国地震局有关人士证实,其中虽有错误的判断,同样也是难能可贵的,使我们看到了地震预测的希望和信心所在。(4)
特别是今年五月初,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迪米塔·奧佐諾夫(Dimitar Ouzounov)在地球紅外線監測圖像上發現中國西南有地震要爆發(5)。当然,他是以此證明該署物理研究員佛洛德所提的地層電流預報地震理論之準確性,並非專為中國而測。去年七月,美國《地震》杂志披露,有中國、歐洲和美國科學家共同通過仔細觀察衛星圖像,且對四川省地震斷層十年來的深度和活動加以研究,發出警告說:中國將面臨一次大地震。(6)可惜,这些预告沒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什么呢?难道说明“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吗?“科学水平还达不到”吗?
此外,已故中科院院士翁文波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计算,开创了不同于传统物理预测法的数学预测法,对82—92年国内外的地震预测达到很高的准确率。测89年4月26日墨西哥发生7级地震,实际时间只差一天,地点完全准确,实际震级7.3,仅少0.3级。(7)
近日,报载: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维熙科研团队研制出在临震前10天—40天可遥控、遥测的“高灵敏度氢气地震预测仪”(8);欧美科学家也声称用“压力预测法”,可以在小地震发生前一小时、大地震发生前数月就能预测到它们的存在,并建议在全球建立监测网,包括1500个站点。(9)
可是,方博士却不以为然:“这类地震预测就象算命术一样,不能因为有人蒙对了一次就把他当‘大师’,而要具体统计其预测的成功率”。于是,他摆下擂台:“世界上每年平均大约发生18次7级以上大地震。地震预测‘大师’何不一一预测一下,让我们看看能蒙对几个?”(10)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我们尚未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知的领域。地震预测是科学,不是“算命”,更不能像江湖骗子一样过“蒙”。就地震而言,人类对它的认知,从无知到有知;从神话到科学;从“不可预测”到“可以预测”,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么?!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就是发现,就是创新,就是为人类造福。在这个领域,最忌重复别人,也不应该知难而退。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翁文波的“数学预测法”、欧美科学家的“压力预测法”、地球紅外線监测法、地层電流监测法,有海城地震、喀什地震预测成功(11)的先例等等,人类一定会战胜“不可知论者”。因此,方博士下注的“算命论”、“蒙论”没有任何根据,也因此毫意义!西方科学的成就我们应该给以足够的尊重,学习,借鉴,拿来,但我们决不能不加分析地迷信西方科学的每一个现成结论,不应该把它当作千古不变,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僵死教条。我们应该走我们自己的独创之路,决不能跟在洋大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那是绝对没有出息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