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一生,是美丽与哀愁相伴相生的。她传奇而短暂的一生,有三个显赫之人的点缀,使她更加焕发璀璨的光芒。她的美丽,是雕琢之美的五官,是博采众长的文艺理性,是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笑,便点亮了四面风,于他,是这世上永远的四月风景。她有说不尽的故事,流淌在生命的温泉之中,流转成三曲空灵的绝唱。
徐志摩——人生若只如初见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面
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游历观光,之后他们暂住伦敦。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玛丽女子学院,闲暇时间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就在此时,她结识了二十三岁的徐志摩。此时的徐志摩离美追随仰慕已久的罗素,却与刚刚被剑桥辞退而远赴中国的罗素擦肩而过。深感失望之余,他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志摩为认识狄更生而去拜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她第一次见到了让他倾慕一生的人——林徽因。徐志摩与林长民一见如故,他们频繁往来。自然促使他和林徽因有了更多的接触。林徽因的美丽,蕴于内乎于外,一颦一笑间散发的大家闺秀的气质让徐志摩甚为赞赏。而徐志摩与生俱来的浪漫和才华也让林徽因沉醉不已。他们谈论各地见闻、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固家旧事。两颗年轻而活泼的心因为多彩的文学而相互吸引。文学艺术和林徽因真正打开了徐志摩内心潜伏已久的狂热激情,他对林徽因“倾倒之极”,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伴侣,陷入狂恋之中。
林徽因为有这样一位才气逼人、宽容体贴的“大朋友”庆幸,徐志摩火一般的爱恋让她激动,幸福又困惑,一时间无所适从。此刻的徐志摩更加勇敢的追求林徽因,并下定决心与张幼仪离婚。但他不知,他离婚的想法反而坚定了林徽因拒绝他的决心。林徽因自知无法适从他自由不羁的天性,她更不愿看到离婚后张幼仪的痛苦,她自认她与徐志摩只能做知己绝非恋人。林长民的有意隔离和林徽因的婉言谢绝,让这位多情的才子在某年深秋的某天,踏着康桥的足印,遥望不期而走的林徽因,留下空阶长叹的背影,悠悠的在波光的水面摇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922年10月,徐志摩在林徽因回国一年后追随她离开剑桥回到国内。在此期间,林徽因已经与梁思成密切往来,关系甚好。徐志摩苦苦追之不得,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感情的纠葛破坏彼此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流激励反而使友谊更加真挚。徐志摩发起并成立的“新月社”常常成为年轻文艺者交流聚会的好场所。林徽因深受鼓舞,开始崭露文学方面的才华。1924年,梁启超等人邀请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讲学,徐志摩筹办接待事宜兼翻译。随后,北方的文化名流悉数迎接泰戈尔抵京,其中自然就有林徽因的身影。近一个月里,林徽因悉心陪同,徐志摩随行翻译,两人合演话剧,点滴之间使徐志摩压抑的感情再度燃起。他寻求种种场合表达爱意却无疾而终。无奈之下,徐志摩竟恳求泰戈尔代之向林徽因示爱。林徽因已知绝无半点机会,当徐志摩陪同泰戈尔辗转太原时,林徽因同梁思成奔赴美国求学,徐志摩再一次心痛难耐,这一次不只是远隔重洋,而是永远的作别天涯。林徽因成为一代才子心中永久的爱恋和伤痛。徐志摩,是林徽因少女时代瑰丽的梦,亦幻亦真易破碎,一场浪漫而空灵的梦在离别惜去候凋零空寂,绮美的年华,绝尘而去。
梁思成——执子之手终偕老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林徽因早在1918年就与梁思成初次见面。两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但两人相见甚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1921年林徽因刚一回国,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门拜。共同的爱好,相似的家庭、教育背景及彼此的真诚,尤其是双方家长的一致赞许,他们的关系日益密切,爱的种子在愉悦的交往中悄然萌发。
1924年夏,林徽因、梁思成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暑期预习班学习,之后,两人赴宾夕法尼亚大学直升建筑系二年级。但建筑系历来只收男生,因此林徽因不得不选择美术系。他们在建筑领域中探索追寻,共同畅游。一开始的留学生活,两人常因个性脾气不和发生争吵,幸而他们都是宽容,肯为对方着想的人。林徽因的美丽聪慧,机灵活泼,善于交际让她在美国的文化环境中自在游弋,梁思成相对于林徽因更显沉稳冷静,且心思缜密,在学业上更是严肃用功。林徽因创意层出不穷,热情洋溢,梁思成经常帮助她将创意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样。他们合作无间,作业常常获得很高的赞赏。
异地求学期间,梁母的病故和林父的辞世曾带给他们莫大的痛楚,尽管遭到这么大的打击,他们互相扶持,丝毫没有放松学习。1927年2月,林徽因提亲一年完成美术学业,梁思成也同时获得学士学位。紧接着,林徽因进入耶鲁大学学习舞美专业,梁思成为了研究东方建筑转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份真挚绵长的感情在互相的鼓励,进步中逐渐凝固,他们理性的将学业和前途作为爱情的底牌,在彼此的共同追求中,两人依恋相伴,同心同德,在经历了十年的感情磨练后,1928年3月,他们在渥太华许下婚姻的承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婚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欧洲数国游览学习,数月后辗转回国,两人在东北大学执教,一对儿女的相继诞生给他们的生活更添幸福。1931年林徽因肺病感染到香山休养。半年后,两人离开东北大学重回北平加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机构——中国营造学社。这一年开始,林徽因和丈夫的足迹遍布南北,凡是有古代建筑的遗迹就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一道对寺庙塔祠、珍贵画窟、鼓楼宫殿等进行搜寻考察,并对民间失传的工艺进行抢救。实地考察古建筑是极其艰辛的,夫妇二人一路偕行,经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历史厚重的古建筑大多不被重视和保护,常有人迹罕至的寺庙荒废一空。他们以一种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敬业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二人分工明确,梁进行测量、拍照,林则详细记录,整理资料。每每二人考察完毕,都会将一路上的考察结果、史料归纳整编成重要的建筑论文。他们的考察结果往往令学术界惊叹不已。
抗日战争打响后,面对国内的紧急形势,林梁夫妇南迁,开始了流亡生活,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全家来到昆明。此刻,梁思成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又遇到物价暴涨,林徽因一人担负起全家的重担,国耻家难,亲朋好友纷纷为国捐躯,生活的艰难蔓延开来,战争的危险迫使他们几番转移。这时,他们得知寄存在天津银行,苦心研究的珍贵建筑资料淹没于大水中,他们悲痛万分。这对平凡而伟大的夫妇坚守着祖国胜利的信念,在无数次的打击和艰辛中,始终相濡以沫。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则全力支持,两人在油灯下忘我的工作,他们把对祖国的赤诚倾注于笔下。
抗战胜利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又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多年未见的朋友也都重新聚于北平,这给她无休止的病痛带来一些安慰和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林梁为新时代的到来欢呼庆贺,他们一同接受了新任务,林徽因把她生命的最后精力投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上。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只此一生,死生不渝。
金岳霖——你是人间四月天
蓦然回首见伊,却是姻缘两相隔
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圈里,北总部胡同三号是一个让人倾心的地方,金岳霖真正走进了林徽因。
1932年到1937年间,梁思成夫妇在北京总布胡同居住,金岳霖则住在后院,每天准时参加“太太的客厅”茶会。梁家客厅里汇聚了当时的文坛名人,教坛大匠和社会名流。这种朋友聚会没有拘束,大家畅所欲言。其中,最吸引人的莫属女主人林徽因。她所散发的睿智和美丽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大家凑到一起参加精神的盛宴。金岳霖就是在这种聚会中被林徽因的才华风姿打动,萌生爱意并与日俱增。
一次梁思成外出考察,金岳霖向林徽因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林徽因非常苦恼,将这件事告诉梁思成,并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看着一脸坦诚,表情困惑的林徽因,内心难过至极,经过彻夜的思量,对妻子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把事情的原为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对林徽因说:看来思成是真的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此他们划分出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彼此真挚相待,金岳霖把这份爱埋至心底,他对林徽因十分呵护,而林徽因也因为这份无私的情谊,对他亦倍加钦佩和尊敬。金岳霖也深受梁家夫妇和孩子们的信任,喜爱,孩子们都亲昵的喊他为“金爸“,俨然成为梁家的一位家庭成员,他还是梁家的“高级顾问”,金岳霖常常因梁林吵架而充当“解惑”和“仲裁”的角色。
因时局战乱林徽因多次搬家,金岳霖随林徽因迁移,一直做她的护花使者。他对她的感情是朋友,是长辈,也是恋人,他为她终身不娶却保持距离。梁思成也曾说过,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55年林徽因离世的时候,金岳霖恸哭不已,他为林徽因亲拟挽联: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她在他的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晚年的时候,有一天他约了很多人吃饭,大家都很诧异,当天既不是特殊节日,也不是红白喜事,不知道因何原因吃饭。但金岳霖一脸隆重的样子,等到众人坐毕,他才慢慢地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这一场爱情里注定只有一个主角,而另一个人只是看得见却不得之的精神寄托。从他遇见她的那一刻,爱情不再是两个人的耳鬓厮磨,而是一个人的相知相守。这一场马拉松的爱情太过漫长,没有任何誓言和约定,却值得他用一生去守护,他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怜惜,谁能用如此痴情去维系一场从未触碰的爱情。而他,也令我们深感惭愧,他以一生的时间诠释了爱情的纯粹和透明,他已爱到极致,他的爱,超乎一切,高贵之极。
八十年代一位作家曾编纂林徽因的诗文,亲自拜访金老先生,他送上一张林徽因的照片,老先生喃喃自语:啊,这个太好了。他似乎又一次与林徽因重逢,神经振奋起来。当作家请金岳霖为林徽因的诗文写序文,他迟迟不语,脸上翻腾着几个世纪的情感,终于,他一字一顿的告诉作家: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
极爱何欲词?只有同真爱的人对话才是灵魂的诉说,即便她已作古,爱情里除了她,又怎能与他人言说。这也是对她的尊重和怀念。
徐志摩因追林徽因无果而热恋陆小曼,梁思成也在林徽因死后续弦林洙,惟独金岳霖用柏拉图式的爱情,理性而痴情只为林徽因钟情一生。与你毗邻,却离爱很远,谁又能说,百年距离的情感,不是人间最美的绝唱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