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英文动画片幼儿化语言译制情况分析——以《小猪佩奇》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7725
麻珊珊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随着现代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体的普及,动画片俨然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教育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对于动画片的需求除了国产动画片,对于外文动画片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动画片译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龄前这一段时期正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对于所处环境下的语言刺激敏感,对母语的识别、模仿及表达都有着较强的能力,不同的语言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的引导作用。本文将基于认知语言学、发展心理学等内容,对比英文原版与央视少儿频道汉语版(以下简称“汉语版”)的英文动画片《小猪佩奇》,来讨论如何能将外文动画片的语言译制为符合中国群体(主要为儿童)的语言习惯。

一、动画片语言特点

要讨论如何译制英文动画片,首先要了解动画片的语言特点。动画片区别于传统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增加了视听语言;相较于影片、电视剧等艺术形式,又增添了视觉夸张性。动画片涉及了文学、影像、媒体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就其语言而言,主要有通俗性、趣味性、简明性、综合性等语言特点(桂一丹,2012)。

1.通俗性。

动画片面向的群体主要为儿童,这要求语言要尽可能通俗易懂,偏向“儿童化”语言,即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表述,让动画片语言符合儿童年龄特点。通俗性的语言让动画片能顾及更多层次水平的群体,让他们能听懂人物所表述的内容。如果一味地追求语言的艺术性,反而会让动画片脱离大众群体。

2.趣味性。

动画片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缺乏,他们还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认识外界事物(林崇德,2006)。而协调的声像对儿童观看、学习动画片内容有着积极作用:通过趣味性的语言,在形象吸引的基础上加强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例如朗朗上口的歌谣(曲)、诙谐幽默的语言,都能让动画片刻画更加生动形象的人物,以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只有充分重视儿童的心理需求,“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适当注入娱乐元素,才能以一种儿童适应的方式去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刘意,2020)。

3.简明性。

动画片作为即时性的艺术形式,视听语言都是转瞬即逝,并非纸面形式的文字内容,所以需要语言简单明了,让观众,尤其是知识水平不高的儿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以免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负担。

4.综合性。

动画片作为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其语言特点也具有综合性。除了传统意义的语言外,还有许多拟声词、语气词、感叹词等,以及口型、表情、动作等无声语言,由有声与无声语言共同构成了动画特有的语言表达系统。

二、英文动画片译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语言风格差异。

动画片语言风格都较为口语化,在译制过程中需要尽量使语言具有简洁性、流畅性,并且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特点,这主要通过词汇的对等性来体现。然而国内现有的译制动画片中,语言风格很难做到相统一,尤其是在一些语气词、感叹词等表示情绪性的词汇选择上,比较生硬,不如源语言的生动活泼。

  例1:《小猪佩奇》(以下省略片名)第三季3集Padro’s Cough

  Doctor Brown Bear: I’m afraid it doesn’t taste very nice.

  Padro: It tastes like an old shoe full of jam.

  汉语版:恐怕(药的)味道不太好。/ 这味道就像一只里面灌满了果酱的旧鞋子。

  这里的“an old shoe full of jam”类似于西方俚语,在译制为中文是,不必要完全依照字面意思,直接译为“这味道可真难吃”,或者“这味道就像酸掉的食物”等类似表达,可能会更简洁且符合中文语言风格。

2.国家文化差异。

动画片实质上是文化的载体,但由于各国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性,在动画片内容、语言上都蕴含其特有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译制外国动画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所带来的意象、语境理解问题。

  而动画片在译制过程中,因为译者对两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缺漏,容易造成译制不恰当。

  例2:第一季28集 Windy Castle

  汉语版:风息堡

  这里的“风息堡”同名为乔治·马丁著名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中所描写的七大王国中最坚固的城堡之一。作为动画片的短片名称,取名为“风之城堡”或“温蒂城堡”这样简单、通俗的名称可能更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

三、英文动画片译制方法

认知语言学是以经验现实主义为思想和方法的基础,所以在译制过程中,需要强调认知和体验的制约作用,即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王寅,2007)(关迎紫,2020)。

  动画片是面向儿童的,所以在译制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以读者(观众)为中心的翻译标准”, “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2004),做到“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Nida,1964)。

  结合认知科学与翻译学,促进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John Benjamins,2010),其中主要可以参考拆译法、转换法、引申法的译制方法。

1.拆译法。

动画片语言普遍比较简单,多用短句。基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儿童在言语发展上,词汇内容、词类范围都是在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其中对于句子长度6岁儿童大约能掌握8.39个词,这就要求动画片译制过程中,需要对长句子进行拆译,减小儿童理解困难程度(袁毅,2006)。而在英语语言用法上,强调长句或者复杂句,在其动画片中也有所体现,译制过程中就需要尽可能地拆分成小句,化繁为简,是译文语言更加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和接受程度。

  例3:第七季10集 Ester Bunny

  Remember Children, the Easter Bunny is very shy and won’t come if we’re looking.

  汉语版:孩子们,记住,复活节兔子非常害羞,这样等,他就不来了。

  译文利用拆译,将原本的复合句拆成几个短句,不仅使得句子更加简单,在口语表述上也更加便于儿童对于句子的理解。

2.转换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所属语系不同,语言表达上有许多差异,所以在译制过程中很有必要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译文语言更加地道、流畅;对于儿童来说,更需要调整译文语言结构,便于理解。转换法包含形式多样,主要有转换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非人称主语、转换视角等。

  例4:第七季8集 London

  I can do better than that. After all, London is my city. I’ll give you a guided tour myself.

  汉语版:伦敦是我生活的城市,所以我不仅可以告诉你们哪里值得看,我还可以当你们今天的向导。

  原版动画片中,女王为了表示自己能够担任佩奇他们的向导而解释一系列原因。但在译制过程中,如果完全直译,应该为“我可以做的更好,毕竟我住在伦敦,我可以当你们的向导”,这样翻译的句子不利于儿童的理解,逻辑关系不清晰。通过女王所说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熟悉”——“所以可以做向导”,在译制过程中,调整句子语序、转换句型有利于儿童对长句子的理解。

3.引申法。

为了使得动画片语言更加符合儿童习惯用语,在译制动画片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引申法作为英译汉选词法中重要的方法,即“选择译文中最能对源语言所表达的词义延伸和扩展的词汇”。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译制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选择最能受儿童接受的语言,并且保证语言的纯洁性和健康性,对儿童的认知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例5:第七季第5集 Scooters

  Race you!看谁快!

  Yippeee!真好玩!

  猪爸爸想与猪妈妈一起比赛谁能更快滑滑板到幼儿园时,用“Race you!”来表达,直译时应该为“和你比赛”,在日常对话中会显得比较生硬,不符合口语习惯,所以选择了其引申含义,“看谁更快滑到幼儿园”,简化为“看谁快”,更加贴近生活的口语使用习惯,也便于儿童理解。猪爸爸与猪妈妈在滑滑板过程中,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用语气词“Yippeee”来表达,这里翻译为“真好玩!”而不仅仅是“妙!”“呀呵!”这样的语气词,也是通过引申法,将他们所表达欢欣鼓舞的快乐直接译出来。

  例6:第七季第8集 London

  the Queen: I’ve got a great idea. Everybody moves to the front of the bus!

  Everyone: Okay. Hooray!成功了!

  第七季第15集 The Outback

  Daddy Kangaroo: Food’s ready. Corn on the cob for everyone!

  Everyone: Hooray!太好了!

  第一例为女王将巴士车成功开过了桥之后,佩奇与朋友们一起高呼“Hooray”,原意为“好哇”“万岁”的意思,这里直接引申译为“成功了”,更加贴合当时巴士车成功过桥的状况,让儿童可以直观理解其含义。第二例为佩奇一家与袋鼠凯莉一家在澳大利亚内陆野餐时,袋鼠爸爸烤好玉米,大家欢呼“Hooray”,可以引申为“太好了”,更加贴合当时大家对于食物分享的开心,让儿童可以感同身受。

四、英文动画片译制技巧

针对动画片语言所具有的通俗性、趣味性、简明性、综合性等语言特点,在译制英文动画片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使得译文语言不仅贴合源语言而且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特点。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1.口语化。

动画片具有通俗性的语言特点,这要求译制语言口语化。口语化表达不同于书面表达语,正式且官方,口语化表达更倾向于非正式性语言,包含了大量的特色词汇、流行词汇、习语、俚语等。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更加符合动画片语言,这也对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要求有所降低,能有更广的观众层级。

  例7:第七季第8集 London

  Hang on a minute, lads. 大家稍安毋躁。

  将原版句子翻译为汉语中的成语,对于儿童认知水平来说,“稍安毋躁”比较难理解,但对于普通人的日常语言表达来说,是非常贴近生活口语的。

2.个性化。

动画片中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其语言、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等都为刻画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其中一方面,需要在译制过程中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不同角色要采用不同语言风格译制,保证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生动性,让译文语言与源语言保持统一风格。

  例如,佩奇腼腆可爱而又有些专横,其语言通常比较自信;乔治年纪小,只会说词语和非常简单的句子,喜欢恐龙,其语言通常为单字、单句且语气词居多,常常将“恐龙”挂在嘴边;猪爸爸乐观却又迷糊,其语言比较风趣活泼;猪妈妈在家工作,比较温柔,其语言温婉平和。除此之外,从猪妈妈和猪爸爸的口音来看,猪妈妈的口音、谈吐更加高雅,应该是出生于类似上流社会阶层,猪爸爸相对为平民阶层,所以两者的语言上也存在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3.娱乐化。

动画片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前提下,需要增强其趣味性,即在译制过程中,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娱乐化,能更好的吸引儿童注意力。《小猪佩奇》中穿插的许多民谣、歌曲,在英文语言表达中,有非常强的韵律性,例如压头韵、尾韵、规律的音步等,在中文译制过程中,就需要巧妙地将有韵律的英文歌曲编为同样朗朗上口的中文歌曲,要求语言的娱乐性以及压韵程度(车志宏,2013)。

  例8:第七季7集 Move to Music

  Jumping up and down in muddy puddles.Splish! Splash! Splosh! Splish! Spilash! Splosh!With a big splash here and a big splash there!Here a splash! There a splash! Everywhere a splish!

  汉语版:我们在泥坑里,跳来跳去,跳啊跳啊跳。这里溅起水花,那里溅起大水花,这儿一朵,那儿一朵,到处都有大水花。

  不论是英文原版或中文译版,这首歌曲都显得非常朗朗上口,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娱乐性特点。

五、结论

动画片译制需要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例如拆译法、转换法、引申法等,尽可能地让译文语言符合源语风格与文化背景,保留动画片自身的通俗性、趣味性、简明性、综合性等语言特点,并且让译文更具有口语化、个性化、娱乐化特点,来使得译制的英文动画片语言更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让动画片能更具教育意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