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知识内化在葡萄牙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8656
郑皓妍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如今检验一位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如何,是看其能否在学习语言知识后,将其更好的实用化,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及交际能力。但目前许多葡语学习者在学习中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是却缺乏合适的环境去使用,去激发其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导致其学习过程中的输出远远低于输入,而这样也大大削弱了输入的效果,使学习效果也相应地大打折扣,此外许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内在驱动都不够强,导致学习效果也相应减弱,因此如何在葡语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内在驱动,并促使其能更为有效地将所学内容进行输出,利用外显知识建立内隐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输出”与“输入”

“输出”与“输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而传统教学法当中则更为注重“输入”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课堂成为了老师自己的单方面“输出”,而学生则被动承受单方面的“输入”,课后的习题作业虽然可以视作学生的“输出”,但此类输出的占比与课堂上学生所获得得输入相比远不成正比,并且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够明显,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完成课堂内容的记忆与使用,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掌握与运用自如,比如精读课学习了某一动词与几个不同前置词进行搭配,不同的搭配会有不同的含义,而相应的作业,多数情况就是按照不同搭配的含义,根据所给句子填入合适的前置词,使句子保持通顺,绝大部分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输入的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习题,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或口语表达中,却极少会有人能主动将此类学习过的词组进行有效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输入与输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外语教学中要有为重视的一点就是要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呼应,即尽可能实现知识的应用化。

二、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

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是指在学习同一语言或知识中,不同阶段所体现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简单来说外显知识是人类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自主学习且接受的,能够通过对语法规则、语言规律等有意识地学习与练习达到获取某一语言能力的目的。但是内隐知识则是需要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通过感知、情景模拟或体会等获取的知识。比如幼儿能够通过长期生活及与他人交往从而学会母语,这就可以看作是通过内隐知识而获得的语言能力,即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的知识,而现在高校葡语学习者,则更多是通过外显知识建立的语言能力。而此种通过不同知识获得语言能力也体现出了“习得”与“学得”之间的区别,Krashen(1982)认为“习得”是通过无意识的学习而掌握的能力,“学得”则是通过计划与练习所获得的后天的能力,而在他看来,“学得”的成果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不能得到与“习得”同样的体现,而更多只能体现在语言任务当中,并非实际应用。这一理论虽存在较大争议,但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不得不承认,通过内隐知识的学习而获得能力相对来说更具有稳定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更能够让语言者进行较为自由的支配,而通过外显获得的语言能力,使用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更多地去花精力思考自身在语句架构、词汇等方面的使用是否合适,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灵活自如的状态。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二者的融会贯通至关重要。

三、知识内化在葡语教学中的体现

上文提到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外显与内隐知识,其实究其根底都是在探讨如何能将所得知识更好地实用化,如何能更好地将书本上、老师口中所传达的知识内化为刻入在脑海间的,与语言使用者真正融为一体的知识。

  而想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首先就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内在驱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于知识学习的内在驱动性。学生会觉得在课堂中参与度低,并且压迫式的教学会使其对于学习产生懈怠感,缺乏自主学习的驱动,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王初明教授提出的“续论”等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则可以很好地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以葡语精读课教学举例,精读课相对是葡语各科目学习中较为综合的一门课,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水平均有涉及。在教学中,首先教师需选定一篇合适难度的文本,可以是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选段,可根据选段的作者风格、文章背景、文化元素等录制视频或在网上找到相应的素材,在课前连同文本一起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对文本内容进行准备与学习。

  课堂中则可邀请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就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文本中的语法、句法及词汇,并设置答辩环节,通过学生之间提问及讨论,学习语言知识。教师需要进行查漏补缺,而这种形式则更多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的,而所得知识也会比普通的教授法令学生更为记忆深刻。

  在解决文本内容与语言知识后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续说,如若是记叙类作品,可以选择结尾新编、结尾续说等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表达练习,如果是议论文性质的作品,则可以选择与内容相关的主题进行小组辩论,无论是哪一种练习,都要求学生使用到文本中学习过的语法、词汇及结构,并且要符合原文逻辑与语境,而在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反馈,并鼓励引导学生多听多说,达到练习效果。

  课后还可以安排续写任务作为练习,续写任务同样可以选择结尾新编、结尾续写等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内容中改变一个定量,从而设定新的文章走向,但要求学生在续写过程中需要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多使用到文章中的词汇与结构。在续写完成后的点评环节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进行,并选取作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探讨与拓展,点评环节教师需要做好归纳总结,将重点内容进行多次强调与重复,并增加相应练习,在语言知识的反复应用与锤炼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听力课以及笔译课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笔译课中,续译是一个能够提高翻译水平的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中译葡的练习当中,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葡语写作和行文水平进行锻炼。课前可以选定合适难度的中译葡文本,选择部分内容只提供中文原文,由学生进行补充翻译,翻译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已有葡文文本中的词汇、句法结构、语法结构等,并在续译完成后与原本的葡文文本进行对照,找出两者间的差距与不足,并且在点评环节可以将几个学生不同的翻译文本进行对照点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析不同同学翻译文本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取其精华,共同进步。

  而听力课堂则可以以另外一种形式来进行训练。为了达到理解与输出相结合,口译训练中的影子训练(shadowing)就是一个很好的在听力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化以及反复练习的方法。在训练前期,可以利用已经完成相应练习题的音频内容进行跟读,这一部分的音频通过练习题的巩固及课堂讲解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通过听音频达到对原文的巩固理解,并在理解的同时跟读音频内容做到有效输出,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在理解音频的同时,将输出方式改为用葡语通过整合后复述音频内容,可以使用原音频的句子或词汇,但可以不完全按照原音频的语序进行,只需要保证输出的有效信息与原音频一致即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再更改输出方式,将其改为翻译音频内容,即在通过听音频做到理解的同时,大脑中还要进行解码翻译,达到有效输出,但要求翻译的内容要准确,尽量避免无效话语,并且输出语句要完整有逻辑。此外随着练习不断加深,也可以将此类练习安排在进行习题练习之前,这种情况下,音频内容相对于学生而言较新较不熟悉,更能直观地感受自身对于文本信息捕捉的能力,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此类练习既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练习,并且可以通过将自身输出的内容录下来,与原音频进行比对,从而找出在输出中没有传达的有效信息以及错误传达的信息,通过此类的反复练习,可以较为有效地通过理解与输出的结合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语言应用能力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葡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为注意学生在语言知识获取后如何能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也就是在得到一定的“输入”后,如何能更好地将所学习到的外显知识,通过合适有趣的练习转化为内隐知识,并能够以较为自然、地道的方式进行“输出”,正如古语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很好地利用“万卷书”的知识,通过大量正确知识的输入,挤压错误空间,并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综合性选择与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知识内化,让学生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的“输出”都可以“如有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