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建设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1876
郑少阳

  山东师范大学

  随着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汉语国际推广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相对快速的发展,“中国形象”与国际汉语推广二者息息相关。但同时,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识相对刻板单一,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负面认识仍然存在,外国媒体对中国也有许多不实的报道与言论。基于此,本文以叙事范式理论为指导,分析对外汉语教材选文中“中国形象”元素的融入、选文的价值取向等。并就建设符合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对外汉语教材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建设的关系

1.汉语国际推广是规划与塑造“中国形象”重要途径。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形象”与国际汉语推广二者息息相关。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通过汉语的国际化推广,中国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发声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

  2.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形象”的塑造影响汉语国际推广。

  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学习者认识和了解中国最直接的途径。汉语教材中的选文、注释、练习题等传递出来的价值观、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着留学生的“中国印象”。尤其是教材中的选文,通过一个个的“故事”,生动地将中国的形象传递出去。所以对外汉语教材中选文的“中国形象”元素的融入等影响着汉语学习者及国外友人对中国的认识,进而对汉语国际推广的效果产生作用。

二、叙事范式理论视域下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形象”塑造的国际汉语教材编写

1.叙事范式的理论内涵。

  沃尔特·费舍尔(Walter Fisher)认为,叙事具有普遍性,人的生存离不开叙事,人本质上是讲故事的人,而一个“好的故事”内容须真实可信,传递的价值须是可取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选文的“中国形象”塑造要客观真实,具体全面,叙事内容要广泛深刻。

  2.对外汉语教材选文中的“中国形象”元素分析。

  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可以从选文出发,探究其是如何讲好故事,从而完善一个良好积极的“中国形象”构建的。笔者以《博雅汉语》系列的4本中高级教材中的42篇课文为例,分析教材中选文的“中国形象”元素的选取与融入,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1:

  

  表2-1 《博雅汉语》选文中的中国形象元素统计表

  在将选文中体现的中国形象元素进行分类时,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选文分为了中国文化类、思想观念类、中国国情类、哲理类、人物类等8大类。由表2-1可以看出,在《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的12篇课文中,涉及的中国形象元素广泛,有中国文化、中国国情、文化差异、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其中体现中国文化类、日常生活和习俗类元素的选文最多,但是关于哲理类和品格类的中国形象元素没有课文涉及。

  在《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Ⅱ》的10篇课文中,有中国国情类、思想观念类、人物类等6个方面的中国元素被提及。体现人物类元素的选文中,刘孝存的《闲说北京人》通过对北京人饮食的分析,揭示了北京人的包容、豁达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杨绛的《钱钟书》一文,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了钱钟书先生的“痴气”,塑造出钱钟书鲜明的个性特点。通过学习此文,汉语学习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中国人。

  在《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的10篇课文中,中国形象元素涉及中国文化类、中国国情类、思想观念类、日常生活和习俗类等个方面,体现思想观念类的文章最多。其中,史铁生的《人生就是与困顿周旋》传递出中国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随感二则》中,作者梁实秋通过表达自己对职业选择、中国孝顺长辈的传统两方面内容的思考,从侧面传递出中国人勤劳勇敢、热爱生活、孝顺长辈的优秀品格。

  在《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Ⅱ》的10篇课文中,中国形象元素涉及中国文化类、人物类等4个方面,体现思想观念类元素的选文最多,共有5篇,其中,刘心武的《人在风中》讲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尚”的看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

  通过对该套教材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博雅汉语》的教材选文涉及的中国形象元素范围广泛,体裁多样、结构清晰,适合学生学习。通过课文中的中国形象元素的融入,外国留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中了解中国文化,体悟中国人独立、坚韧的精神品格,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但是,作为传递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外汉语教材的选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博雅汉语》系列教材选文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不足之处。

  (1)选文内容细节不合理。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时,应该更多的展现“中国形象”中积极向上的方面,对于已经被淘汰的文化糟粕,对外汉语教材在选文时,其实可以有所删减。譬如《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中《说说迷信》一文,虽然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是让人们不要迷信,但作为对外汉语教材的选文,我们要向外国人展示的是我们中国发展、向上、积极努力的一面,相对负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添加或修改。

  在对外汉语教材的选文中,也尽量不要出现对其他国家的调侃或嘲笑的内容,譬如《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中《戏说中国人》一文中,讲述中国人自豪感时,出现了对外国人进行调侃的语句。如“美国人辛辛苦苦跨了一步,上了月亮,中国人毫不佩服,说:‘嫦娥早就上去了。’”再如“中国人看到电脑,说:‘我们早就有算盘了。’”中国一贯遵循平等开放、自信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作为一套展现国家形象的国际教材,还是应该避免出现诸如带有国家或种族调侃的文章细节的出现。

  (2)场域取向多以国内为主。两套教材中的选文除了《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中《世界遗产清单》一文与《名字的困惑》一文展现了与世界的联系,尤其是《名字的困惑》一文通过一则故事展现出中国与外国人姓与名排序不同的文化差异外,几乎没有文章涉及中外文化差异方面,更多的是在体现中国的相关情况等。而我们在培养汉语学习者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人文、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情况。

  (3)现代新兴文化形象不足。中国古文化历史悠久、深厚璀璨,弘扬价值和意义极大。但当前世界关注的是现代中国,外国人直接接触和交流的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因此对外汉语教材应当做好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有一个直观的、全面的认识。从物质方面入手,介绍中国的科技、交通、现代化生活方式等,使外界感受到中国社会发展水平;还应当从文化角度入手,通过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提升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叙事方向与传播策略

1.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叙事方向。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不能只谈所达到的成就,展现完美的一面,也要谈教训与不足,客观的呈现“中国形象”。在进行教材课文的选编时,我们应该以正面的价值取向为主,避免谈及敏感的政治话题和词汇,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避免出现对外国人有调侃性、偏见性的课文细节,减少学生对中国的排斥情绪。但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中国的疑问,不采取回避态度,而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向留学生进行解释。

  在选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课文时,应注重多维度叙事内容的选择。从多个维度展现“中国形象”。初级汉语教材的选文,应以最基本、最日常的中国形象元素为主,“中国形象”的呈现可以是饮食、交通、服饰、交际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好,也已经基本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此时汉语教材中“中国形象”的呈现可以由浅入深地介绍中国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同时,帮助学生打破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深入了解中国当代社会。

  2.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的建设思路。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形象”元素的选取上,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体现中国家国同构的责任意识,仁爱厚德的道德修养,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从小的方面来讲,对外汉语教材需要尽量体现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外国友人传递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形象”。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使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拓展学习资源,开阔学生专业知识视角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识。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材在呈现与传播“中国形象”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本文探索了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建设,分析了教材选文中的“中国形象”元素的融入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探索汉语国际推广新路径,丰富“中国形象”的建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