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入大数据思维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2176
刘会影

  贵州医科大学

一、大数据思维的主要特征

大数据,即一种在数据规模结构上大大达到从一个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到获取、存放、管理、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大大达到超越其他传统数据库以及软件管理工具的综合能力的小领域和大范围内的一种大规模海量数据资源集合,它们主要具有巨大而相对高质量的庞大数据采集规模、迅捷的海量数据资源流转、多样化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价值低和密度低四个主要基本特征。人们带来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对信息的整合及未来的预判,且这种预判是建立在对海量经验事实与感性材料掌控的基础上处理分析得来。由此,大数据的“大”思维体现于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近似关系及其特征,它以一种环环相扣的链条进行分类,对新兴事物或者突发事态有精准的把控,并能预判其发展趋势。

  大数据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得益彰。学生的认知、情感乃至行动并非简单的线性映射,往往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性的交互关系。因此,对大数字思维、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其时空交互与意义互补的互动模式,对个体进行精准引导,从而使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个体发展目标契合。

二、大数据思维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在要求

1.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着力构建一个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定量分析、数据研究、数据整理等功能的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共建。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生产日益丰富的背景下,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有效供给以达成意义共享便具有了崭新的价值。同时,提高了思政教育信息化水平,保障高校思政课程的时效性与丰富度。

  2.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加强学习能力,提升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挖掘能力。

  首先,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对学生行为、思想、价值观念、心理状况等进行研判。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其次,关注广大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网络热点话题,与广大学生同频共振,将其更好地融入思政课程教育的实践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和课堂主动性,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优化。

  3.思政工作者与学生群体均应该借助数据共享推进自身知识结构优化和综合素质提升。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净化是防止个体道德生活低质化、精神世界庸俗化的有效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双方关系升级,尊重信任他者,关心关爱他者,传导正能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体德性养成中最有深度、高度、广度和温度的情感关怀、意义共享与价值导引活动。不言而喻,思政工作者与学生群体双方的高质量交往互动有助于彼此达成更大的共识范围、取得更高的认同程度,有力推动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数据思维指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实践路径

1.主要问题。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纷至沓来却又错综复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够精准地识别和收集到的信息,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者如何甄选并准确识别出具有深刻性和有价值的资料就已经成为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提升大数据的运用能力势在必行。

  (2)中国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快构建新时代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已然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且也开辟了互联网市场新的应用领域,网络资讯良莠不齐,其中错误的观念很有可能会直接渗透到更多的大学生这个群体,影响其日常的学习与工作和生活。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得到树立,面对着海量易于获取的互联网信息,他们很有可能迷失自我判断与选择,甚至误入歧途,最终导致思想认知出现偏差。如今,大学生作为前沿科技手段忠实的追随者,熟知各种社交软件以及科技设备,这虽是他们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但又为他们荒废学业、沉迷网络、网络诈骗等埋下了隐患。同时,近年来各类未经严格审查的自媒体势如破竹,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和判断,阻碍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

  (3)大数据时代信息透明度太高,隐私难以保障。如果学生信息一旦泄露,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不仅要确保信息的精准度,更要保护其隐私权益。如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么思政教育工作便大打折扣。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大数据信息收集和分类等方面容易形成主观和片面信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体现在日常事务和思想学习方面,深度和广泛性欠缺,获取的信息并不具有参考性和分析价值,导致大数据思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优势难以凸显。

  2.实践路径。

  (1)培养人们的大数据思维,树立正确的思想和政治素质教育制度。将高校大数据时代思维和政治教育融入到一起,充分发挥了大数据时代技术的优点,可以加强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分类,以此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大学生思想和政治课程建设方面的信息化、精细化,为大数据的综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2)高校思政教育者应积极学习大数据的基本原理与使用原则,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如利用数据统计分析完善基本信息,拥有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体培训的方式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大数据思维。高校的思政课程学习者应该培养自己对于数据信息的灵活性和敏感度,能通分析数据,做出对学生思想、心理状态以及行为习惯等的准确判断,同时优化整合学生关注的热点网络问题,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以此来挖掘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达到优化、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的目的。

  (3)组建大数据研发团队,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功能:数据整理、定量分析研究,风险预警提示,如大学生思想健康云平台、大学生风险心理与风险行为云平台,前者主要是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普遍的思想状态,对于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开展针对性地的思想疏导和培养训练;后者是通过全面的大数据共享和信息联动,配合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有效的综合利用,可以更加精准有效的实现大学生风险行为测量评估。这些平台都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从而防范于未然。如此以来高校就已经可以将有关思政与管理相关内容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展示,便于更多的思想与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时了解和掌握高校毕业生的精神状况、价值观信仰、思维动态、行为手段和方法。通过“思政云平台”的构建,不断提升信息质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更加标准化,确保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多样。

  (4)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优化制度体系。将大数据思维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认真探究“大数据思维”的技术要求、平台搭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防范“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优化制度体系,为“大数据”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平稳运行提供安全屏障。

四、“大数据思维”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预期成效

1.学校层面。

  多渠道多视角获取学生信息,为掌握学生整体思想状况、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打下夯实的基础;健全学校思想危机预警与预案体系;及时发现有思想问题的特殊群体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完善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打造精细化管理的思政教育队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2.学生层面。

  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自主监测健康程度;通过多渠道解决学生问题,增强学生危机意识与抗压抗挫能力,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增强其学习及生活能力;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执行力。

五、结语

大数据凭借其特有的共享性与便捷性为扎实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合理运用大数据思维,应发展大数据真正成为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学生成长的有效力量,在原有基础上挖掘内部潜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既体现当代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也是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