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简析高中古诗文教学技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2161
隋 圆

  朝阳市英德高中

一、文言语段教学技法

文言语段这个题目在辽宁省新高考改革中是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三个大阅读题,这个题目一共包含了五个小题,分别是三个选择题,一个翻译题,并且其中包含了两句话的文言文翻译,还有最后一个新出现的简答题。文言语段也经常成为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难题,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区别就在于,初中语文课本,学哪个文言文,就考哪个文言文,学生不需要多动脑筋,只需要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就行;而高中语文的古代文言文就不一样了,虽然课本会学习很多古代文章,但考试的时候,出现的都是课外文言文,这也让学生产生一种“高中语文课本无用论”的思想,但其实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学习课本的古代文言文,学习的是作者的思想以及作者的感情,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老师也会进行重点的讲解,虽然说考试不考原文,但通过课本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也会让我们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考试的时候自然就可以靠着积累的知识,尽情的在课外文言文章中畅游了。

  文言文第一个选择题是文言断句题,这个题一般都是在原文中选择某一大句话,在下面画上横线或者波浪线,可是这一段话在原文之中是不会出现一个标点符号来作为判断依据的,相应的在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里,出现断句位置不同的四句话,然后由考生来判断哪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每次遇到这样的题,我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要看着选项来断句,因为这是我们断句的依据,切不可看着没有标点的原文来断句,这样比较浪费时间。其实我们除了靠自己的语感来断句以外,还是有一些比较实用的小方法的。比如第一个,依据语法结构来断句,语法断句一般是通过语法的结构,对文言文之中的句型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来判断句读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抓名词和代词,因为名词和代词一般都做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做主语是,我们一般在前面就可以断,做宾语时,我们也可以在它的后面断。也可抓动词和形容词,因为动词和形容词常常当做谓语出现,一般做谓语的时候,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的时候,其后面就可以断开了。第二个方法可以根据虚词来断,也就是用各种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它们的在句子里经常在的位置进行断句。像“也、矣、焉、耳、耶、哉、夫”等词,就可以在其后面断句,还有像“夫、盖、至若、嗟乎”等句首发语词,一般会在它们的前面断开。第三个可以根据对话的标志断句。第四个可以按照特殊的句子形式进行断句,在文言之中有许许多多的固定句式,也存在固定的翻译方式,记住这些方法,以便于我们疏通句意和断句,但同时也要注意,受语法的限制, 有些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从而就形成了倒装句。文言文的第二个选择题是古代文言常识题,对于这个题目,也实在是没有什么比较见效的方法可言,我每次讲解的时候,也都会把该题目的所有选项都详细的讲一下, 有些知识点也会反复讲授好多次,这样也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特别是与科举制度有关的一系列词语,比如“察举、征辟、进士、同年”,以及古代官职名,比如“丞相、尚书、节度使”等,还有最重要的与官职的任免升降有关的词语,比如“拜、除、擢、迁、乞骸骨、致仕”等,在该题中特别常见,因为学习和研究历史,一定会研究历史人物的,我们现阶段的古代文言文基本都是古代历史名人的人物传记。在查阅历史名人的历史记载时,也经常会看到与官职任免升降有关的问题,那么,正确的辨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了解历史人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文言文的第三个选择题就是概括分析题,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即四选一的形式,我们辽宁省目前的高考试卷是全国二卷,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并且也常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等角度进行设疑,从而考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也是近几年全国卷持续考察的、比较成熟的题型。第一个就是比对人物,高考文言文大多数都是记叙文,除了中心人物以外,还会写到另外的一些人物,而这类题目就会张冠李戴;第二个就是比对时间,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进行颠倒,分析时间问题要留意选项中的时间类的词语,并与原文做好比对,理清楚某个人在何时做了某事,以防止时间产生混乱;第三个是对比一下关键词,出题人有意歪曲文中某一个关键词,从而会干扰考生,因此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考生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比;最后一个就是对比因果关系了,出题者常会把原因说成了结果,让结果变成了原因,或者强行的给句子添加因果关系,从而造成了因果倒置或者强加因果。

  文言文的第四个题目就是两句文言翻译题。这类题型是学生最头痛的,也是失分率最高的题目之一,在这里我也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几个小技巧。第一个就是“留”,即保存文言语段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地名、书名等;第二个就是“换”,所谓“换”即用现代汉语中的词代替文言语段中的词,比如《师说》中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可以翻译成传授道理,“受业”就可以翻译成教授学业,“解惑”就可以翻译成解决疑惑;第三个方法是“调”,即把文言语段中的特殊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顺序调整一下,从而使句子通顺流畅;第四个方法就是“删”,就是不翻译的意思,文言文中的有一些词语,比如句首发语词、助词等,白话文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意思,在删除后也并不影响句子的准确和通畅,便可以删除不翻译;第五个方法就是“补”,就是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最后一个方法就是“变”,即根据语言的环境,灵活的翻译,这一般是以上的几个方法都用过了,还不能准确翻译的一个方法,特别是有修辞 的地方时,应该去灵活的翻译。

  文言文的第五个题目就是简答题,文言文的简答题命题形式十分灵活,考察的角度难以琢磨,虽然经常出新,但唯一不变的是考察对文言文信息的筛选,这是对文言文基本能力的考察。所以对于这类题型,考生应该细心耐心的读文章和题目,我总结了几个常见的题型。第一个即总结主要的故事概况,情节即文章展现人物的品性、表达人物之间关系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情况,对于文言文来说,应该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理解人物在不一样的时间做的不一样的事件;第二个就是概括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特征;第三个即总结作者的观念,对议论方面的文言语段来说,作者一般都是以一个中心来阐释自己的观念,因此在阅读的时候,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理解作者观点的关键点;第四个即探究事情的发生原因,原因与结果是不能够分割的,什么事情只要它是存在的,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原因即成为一个结果的发生条件,在文言语段中的某一种现象以及结果要求学生必须调查原因,这一般适合所有的文言语段,因此学生必须重视起来;最后一个类型就是概括情感与态度,情感态度即对所阐述的事情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中作者的情感也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比如“耳、耶、焉、哉”等。

二、诗歌鉴赏教学技法

诗歌鉴赏这个题目是辽宁省新高考改革语文试卷中的第四个大阅读题,这个题目设置的比较简单,只有两个小题,分别是一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诗歌鉴赏的类型题在高考过程中难易程度还是比较适中的,考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诗歌鉴赏的题目设置最多也就是四个方面,分别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语言运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的题目设置和答题技巧,我在这里也有一些建议和方法供大家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个关于鉴赏诗歌形象,有鉴赏人物形象,在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两个分类,第一个即抒情主人公形象,比如龚自珍的《己亥杂书》中的主人公形象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人形象,就是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打造出来的形象;还包括古诗词中描摹的人物形象,这种诗歌中形象一般是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木兰诗》中的木兰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形象,就是典型的代表。除了人物形象,还有景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抒情一般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如花草树木等,来表达主观的感情,所以这种承载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的一种。最后一个就是事物形象,即咏物诗中描摹的形象,作者将人格化的事物当做具体可感的对象,由对这个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感情。这种事物形象一般为两个大类,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借助高洁不群的“莲”,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以“莲”就是诗人的化身;二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如“柳”谐音就是“留”,古代也有折柳送别之俗。

  第二个就是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提炼字词, 使之生动、形象、 逼真。诗人作诗,特别注意炼字,因为在作者锤炼之后,能表现诗歌的情感。除了炼字,还需要找到诗眼,诗眼即古诗中最具表现力的、最能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句。

  第三个就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作者一般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除了修辞,还有表现手法,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最后一个就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忧民之情、思乡怀人之情、 感时伤世之情、以及人生梦幻之感。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古代诗文的具体分析以及讲解,希望通过我的分析,能够对广大同仁以及学生有一个好的启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