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城市声音的文化价值与应用设计研究——以浙江·杭州的城市声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2106
吴慧凤 张 瑜 王 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城市声音起源于人类历史的“城乡分离”。不同的聚落形态必然产生用以”自我识别”的声音体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声音,有了城市就有了城市的声音。城市声音既可以是城市的物质现象,也可以是物理学中的自然声音;既可以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现象,也可以是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交通等内容。广泛活跃于城市间各种场所,如电影院、美术馆、音乐厅、酒吧、剧院等地。基于城市发展的不同,所以大部分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悦耳的也可能是喧杂的;可能是温暖的,也可能是冰冷的;对于城市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同时也可能使永恒的……这些形态各异,但又风格统一的“声音符号”就是城市文化的历史沉淀,是城市历经沧桑的“声音”保留。所以说,城市声音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它对于人们更好的感知城市、体验城市、认同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接下来我们以浙江·杭州的城市声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声音的文化价值与应用。

一、城市声音的文化价值

1.承载历史记忆,唤醒城市居民的认同和归属感。

  声音深深扎根在城市中,记录着城市的变迁,也创造着城市丰富多样的都市文化生活。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认为,“一座城市的地方感和历史性,有时候正体现在声音的层面。”跟建筑一样,声音景观也是城市的特色标志之一,它承载着厚重的城市文化,记录着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人文内核,是城市内部群体实现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的符号,饱含着该地域内的历史文化信息、地域文化价值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因此,挖掘城市记忆空间里的声音元素,营造出具有地方印记的特色声音,已然成为构筑城市精神家园,唤起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新手段。一些与城市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声音,不仅成为了该城市特色的地标,更是赋予了该城市独特的韵味。例如老北京胡同的叫卖声、成都火锅的沸腾声、杭州塘栖水乡的摇橹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以往的声音景观正在逐渐消逝。

  2006年,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曾发起“声音文化记录行动”,旨在寻找和记录全国范围内有价值的中国民间声乐和民俗声音,尤其是针对那些濒临消失状态的声音,例如口述的民间史诗和小众的传统戏曲、劳动号子和正在消失的口技、因方言所激发出来的声音,如商贩的叫卖声等,都是“声音文化记录行动”所要挽救的声音,由此来呼吁政府和大众对声音景观进行挖掘和保护。这种“集成”工作,可以重构一座城市的记忆。通过整理收集散落于各处的民间传统音乐,推动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声音记忆中所蕴含着的历史脉络,可以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历史面貌。通过收集、整理、再造这些城市声音,可以从听觉的角度重塑居民对城市精神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激发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共鸣。

  2.传播城市文化,打造“视听”推广新名片。

  一个城市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其必具的形象,是城市的血肉和骨架,而独有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是不可或缺的灵魂,尤如其精气神韵,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随着人们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关注,城市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如今,人们习惯讲打造“城市名片”,在这张“名片”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首先是这个城市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要素——品牌和个性。通常一座城市在打造“城市名片”的过程中,会凸显“视觉景观”,例如打造地标性的建筑,融入风格鲜明的视觉设计元素等。而“声音景观”作为视听观感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景观打造不可或缺的“基因代码”。每一座城市的自然音响、地域方言、民间小调、传统戏剧,都包含着丰富的区域信息和文化符号,如同建筑、风俗和服饰一样,标志着一个地域的特征、风土人情和审美取向,是地域特色和文化基因表达的重要内容。

  从城市文化传播、城市形象打造的角度来说,“声音”能够拉近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起到增强城市宣传的沉浸感的功用。杭州如画般的美景,早就人尽皆知,如何以更细腻的角度传播杭州,以更生动的方式讲述杭州故事,就成了打造杭州新名片的重点。2018年2月8日,宣传杭州的《聆听杭州》正是发布,该宣传片首次使用“声音”的元素作为主线,串联杭州城市的文化。通过以声带景的方式突出杭州这坐城市的韵味。在宣传片中,我们聆听西湖长桥边的潺潺流水、灵隐寺的敲钟早课声、净慈寺僧人的扫地声,以及杭州茶农采摘龙井茶声、纺织布声、手工匠制作油纸伞的丝竹声等等,通过这些杭州各地的声音交汇,为我们呈现一座活灵活现的杭州城市。通过该宣传中的声音交融,仿佛使我们走进一座如诗如画的音乐世界,为我们讲述杭州故事。准确的将杭州的城市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向世人展现杭州的美丽,同时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拉近了城市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激发人们去寻访杭州美景

二、城市声音的设计手法

如今的都市生活,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视觉上的赏心悦目外,听觉上的优美舒适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好的声音环境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如何运用好“声音”元素,才能让城市景观更生动,让城市环境更舒适呢?

  1.借自然之声,营造诗意之境。

  与通常意义上的“借景”是相对应的,而实际上,借声是借景的一种重要手段。诸如雨声、风声、钟声的许多声音都可被借用到城市声景之中,从而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甜美意境。杭州的九溪十八涧便是很好的例证,它借用其特殊地形,形成“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美丽景色。在城市的公区休闲区域,如在城市公园、广场等,即可考虑借鉴这一案例,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出丰富多彩而又不失协调的自然声景。

  2.引愉悦之声,打造绿色之都。

  引声是通过某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将人们所需要的或令人们愉悦的声音引入到区域中的一种规划设计手法。现代城市大多提出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对于远离自然、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从心理上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愫,绿化率高的区域往往声景喜好度较高。因此,在声景规划设计之中,栽种植物可所谓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植物不仅能通过与风、雨等元素的相互作用产生声景,同时还能为动物栖息提供场所,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声景。如杭州西湖景区的“柳浪闻莺”,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区内柳丛密布,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细柳丝绦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自然地引导人们感受声音和谐之美。

  3.仿历史之声,创造虚实之感。

  由于历史变更、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造成声景消失或暂缺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人工智能声音,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等,这便是仿声。在实际操作中,仿声通常是基于诗词古文中所呈现出的意境而规划设计的,赋予声景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和场所精神感。如杭州著名的河坊街,街区内不少地方都布置有青铜实景雕塑作品,展现着市井居民生活的场景,但这些青铜装置作品都是静止,没有搭配声音效果。若能够采用“仿声”技术,模拟当时生活场景的声音,便会使人产生恍若其境,时光倒流之感。

  4.控嘈杂之声,再造安逸之态。

  控声是指降低、改造、去除已经存在的、不利的以及不为人们所喜爱的声景。具体措施主要有规划声源距离、设置隔声障壁、利用地形起伏、绿化、增设其他声景等。如在杭州西溪湿地的规划建设中,便利用大面积的绿地,增加风声、流水声、鸟鸣声、船声等声景元素,营造出“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通过树林、水面对声音的掩蔽,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公园舒适安逸环境的影响。

三、结束语

城市声音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城市景观设计也不应局限于视觉上的美学效应,而应注入“听觉”、“嗅觉”、“触觉”等新的感官活力。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准的定位城市形象,有助于广泛传播城市的文化和内核,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今天的中国城市正处于新旧时代的巨大变革之中,如何保留传统的城市文化元素,如何在众多城市中凸显出来,如何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新名片,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声音”作为人体感官中的一种,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城市形象的传播方面,可以丰富景观的外在表达,拓宽感官的传播渠道,“声音景观”的设置也增强了人们对城市的内在情感体验。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把声音元素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从而打造自然、环境、人文三者相和谐的现代化家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