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教师在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时,要重视音乐欣赏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感知范围。教师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便利,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带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变化。学生感受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用,采用合适教学方法展开系统的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要求,不断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因此在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针对音乐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音乐需求,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秉承音乐前辈的经验,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重视心理过程的活动变化。其主要是展开外部的感知体验,并发挥思维意识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获得深层次的音乐共鸣,以此来增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在展开音乐教学时,要带领学生进行鉴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进行能力培养。针对心理活动特点,展开音乐感知。另外,在音乐曲目的选择和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展开系统的教学。要注意从简单到困难,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我在曲目的选择上一般是先今后古,先中后外,先歌曲后纯音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欣赏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音乐作品评析。
二、利用多种课程设计方式,展开对比教学
根据音乐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对音乐的主题思想、艺术形式和核心内容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并使用对比的方式,展开相似音乐作品的对比,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体验到更深层的音乐情感,领悟音乐的主题。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根据作品的情感特点和内容,展开以音乐题材为主的教学,对音乐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赞美伟大的祖国课程时,利用题材的优势特点,选择相同的带有教育意义的题材进行教育教学。增加学生的音乐感受,领略到音乐的美,体会音乐作者的创作情感。2.展开演唱形式的课型设计。
根据音乐演唱形式的不同,展开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齐唱和独唱等方式进行音乐旋律的学习,以此在各个方面体会和感悟音乐。该教学设计的整体灵活性强,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表现力,并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感受。3.创建曲式和体裁的教学课型。
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将曲式与体裁进行充分的融合,展开教学活动。如学习“进行曲”时,在教学中,注意该歌曲的具体要求,增进学生对其的理解。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了解到音乐的时代特点,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展开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该音乐题材的形式美。三、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展开对音乐的欣赏活动,通过多次的欣赏来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能力的提升,为音乐的效果提供有效保证。然后,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带领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获得较好的音乐体验,通过感受来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最后,教师在音乐课程欣赏教学开展时,要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对音乐欣赏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严格遵守欣赏教学的教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展开系统的教学工作。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主观经验,通过对音乐欣赏过程的感受,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更深层的含义。如:针对音乐《龟兔赛跑》的欣赏课上,大家对这一故事耳熟能详,不需要对作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把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让他们去倾听和想象,各自感知乌龟和兔子的音乐特点,并用自己创编的游戏进行表现。这也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主张:是“教育人”而不是“教音乐”。四、重视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培养和形成
针对音乐的想象主要是在音乐聆听的基础上,产生一系列心理感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大脑对听到的音乐进行处理和想象,从而获得新的音乐感受。而在音乐的联想方面,主要是受到主观意识和主动性的影响,进行联想的活动,带有创造性的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根据其喜爱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教学,培养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发展,在音乐欣赏课程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描绘出在音乐欣赏情境中收获的视觉感悟和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描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学生对音乐感悟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想能力,形成独特的意识思维体系。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音乐欣赏课程产生兴趣。在音乐想象和联想方面,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由学生组织展开对音乐作品的互动和探讨,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一旦发现有问题情况,在旁边给予及时的提醒,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认识,真正的描述出内心深处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发展音乐的内在美,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形成健康、正确的音乐个性,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倾听音乐,是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培养,主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在音乐教学欣赏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来展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音乐的特点,主要采用的就是通过倾听来展开具体的音乐教育过程。音乐与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文化修养的培养,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健康的社会风气下,引导着音乐的选择和发展。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发展过程中,利用音乐作品来充实心灵,满足社会的精神需求。感受着音乐的本质,充分发挥其作用。在音乐教育中,要开展教育教学的培养工作,在道德、精神和情操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在音乐中,给予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倾听音乐能力方面,注意学习习惯的训练并形成习惯。我常用的方法有:
1.在课堂上布下“诱饵”。
如下节课要欣赏歌曲《走西口》,我先问学生喜欢不喜欢听情歌?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我再问情歌长什么样子?《走西口》是不是情歌?然后推荐学生课下倾听并百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书中《抱愧山西》中对该歌曲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对该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不是单纯依靠歌词字面去理解歌曲,从而让学生对经典歌曲因好奇而渐渐喜好。2.利用多媒体,观看有趣的音乐剧。
职业学校的学生欣赏能力有限,平时多在抖音等平台上听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所以教师可选择一些有趣的音乐剧慢慢渗透。3.采用疗养法。
利用音乐的特点和优势展开治疗,并展开具体使用方法的研究。音乐欣赏不仅仅是情感体验,更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我从失眠适合听什么样的音乐开始,给学生推荐倾听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并让学生了解其音乐治疗作用。4.律动教学引导。
利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律动教学,让学生用手脚配合作出音乐中的动感节奏,如让他们用双手击掌、在课桌上单双手分别敲节奏来配合《拉德斯基进行曲》(注意:要截取片段,用简单的重复律动即可,目的是吸引学生去听完全曲。)较高的音乐倾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也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好的,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音乐曲目的选择品味和音乐鉴赏能力一定会越来越高。
六、音乐欣赏中学生感受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生有了一定的倾听能力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感受与审美能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一段音乐,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美妙无比,对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完全不想听的“噪音”。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人们对身边的音乐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播放音乐,进行感受和欣赏,产生想象和联想,也可以倾听内心深处的感受,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进行享受。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文化基础薄弱、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制约着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根据音乐教学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如:让学生了解并接受交响乐这一音乐体裁,我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入手,以故事的形式,把音乐中涉及到的各种角色绘声绘色的朗诵出来,再向学生介绍各个角色的乐器音色,聆听两三遍后,再让学生给听到的每段音乐配解说词……该欣赏课要力求形象鲜明、浅显生动,富于戏剧性,这样学生对交响乐就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介绍其他类似的音乐让学生试听,学生从单纯的流行音乐欣赏很容易就过渡到了古典音乐。在音乐欣赏时,其感情与音乐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后,教师也要及时地运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交流情感体验,根据自身真实的音乐感受,展开相互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的聆听—感受—审美是一个整体的审美实践过程。它们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灵活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思维,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在教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并自主展开对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