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夏垫中心小学
《教育大辞典》中对于后进生是这么定义的: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着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该定义强调的是思想品行方面。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从学习方面来界定这一概念。后进生是在学习和品行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影响班级内其他同学进而制约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内外学者已经越来越重视与后进生相关的问题的研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应是妥善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其中,农村小学后进生问题是长期困扰着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分析。
(1)学校因素。学校对后进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首先,农村发展水平远不及城镇发展。而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有的农村学校环境较差,教学楼、操场破旧,甚至学校的围墙都不完整。有的学校没有新的教学设备,没有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有的学校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缺少技艺类课程所需的教学场地和器材。农村小学落后的环境从侧面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其次,由于农村学校环境相比于城镇学校较为简陋,且交通不便,设施不全,工资待遇相对较差,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个别教师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方法不当,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面对后进生时会出现厌倦甚至是厌恶的情绪,对学生进行责骂、讽刺,极大地打击了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长久以来,学生便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2)家庭因素。虽然我国普遍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在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家长教育观念过于陈旧落后。一方面,农村家长错误的态度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进步。部分家长盲目追求子女的成绩,忽视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他们自己的某些原因,这些家长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子女只能留给老人教育,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或是由于父母离异等其他原因,隔代教育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农村隔代教育显然是弊大于利的。长期处于农村的祖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式相对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祖辈过分溺爱,使学生变得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祖辈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足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学习辅导,从而导致后进生的形成。
(3)社会不良影响。社会因素是农村小学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不够成熟稳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的影响。拜金主义、拜权主义盛行,青少年学生盲目追求实际利益,不利于科学价值观的培养。部分学生由于消费方式的变化,盲目追赶潮流,形成了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等观念。
此外,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网络游戏等成为影响后进生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是手机游戏。手机游戏相比于其他电子游戏,使用更便捷且更加普遍。手机游戏的泛滥易导致学生烦躁失眠,反应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阻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后进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极作用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内部因素分析。
(1)自卑心理和胆怯心理。“自卑情结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自卑心理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称之为“自卑情结”。拥有自卑情结的人经常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等方面比别人差。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轻视自己,自我效能感低下。部分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良,进步不明显或者极其缓慢,加之长期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轻视,甚至是歧视,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并逐渐丧失学习动力,成为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所处的环境可以概括为家长骂,老师训,同学嫌。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也会使学生形成胆怯心理。于是他们总是和老师、同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是极不利于提高成绩,完善人格的。(2)逆反心理和戒备心理。由于后进生的表现经常落后于其他同有的部分教师就会采取批评、指责的做法。个别教师会存在言过其实的现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批评过分严厉,有时候甚至会无缘无故的批评。于是学生对会对教师失去信任,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和戒备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违反课堂纪律,不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在受到严厉批评后,通常会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的心理负荷过重,害怕失去他人的尊重,害怕受到惩罚,怕做错事,怕说错话,从而形成了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戒备和多疑的态度。
(3)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导致学生后进的最为主要的原因。而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则是缺少应有的学习动机。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具有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好奇心强,贪玩好动等特点。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或者其他特殊原因缺少监管,加之部分教师的课堂枯燥无味,很容易导致他们消极对待学习活动,学习动力不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1.改善农村学校环境,加强制度建设。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本身就具有广义的教育作用。所以,改善农村学校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环境的改善,加大投资力度和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充实和完善各类实验仪器,艺术和体育教育设备设施,美化校园环境,特别要加大力度完善图书资料。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种墙壁空间,悬挂美观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生优秀作品、名言名句展板等,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应依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各项规定和相关文件。特别是要改进考核制度和考评管理方法。应采用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丰富的评教方法。要避免教师出现偏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的现象。尤其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要从师德、业务能力、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
2.加强与家长联系,争取其配合。
家庭教育是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后进生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对于转化后进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应多和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细致地分析学生的习惯等。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告知家长,和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进步,转化后进生。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当前许多农村家长片面地认为转化后进生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长对比毫无责任。这种观点明显是不科学的。父母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家长规范自身的行为,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此外,教师应向家长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引起家长对学习的重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借住家长会这一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优秀的教育经验。只有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形成二者的教育合力。3.转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
(1)尊重人格,维护自尊心。每一位学生都有人格和尊严,都渴求他人的关注和尊重,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的心理会更加脆弱和敏感,情绪波动更加明显。因此会更加渴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有的教师对后进生存在严重偏见,认为他们是“朽木”,“无可救药”,严重影响了后进生的人格和尊严,导致他们不听教导,甚至故意违反校规校纪,出现逃学现象乃至更严重的后果。教师要学会将心比心,从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设身处地地考虑后进生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包容、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以爱心温暖后进生,多沟通,多帮助,改善和后进生的师生关系。尤其在后进生犯错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地点。避免嘲讽指责,避免公开批评,注意批评的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2)热情鼓励,激发上进心。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因此后进生更应该受到表扬和鼓励。即使他们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落后于周围学生,但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或长处。他们可能在劳动、体育或其他方面更具天赋,有一技之长。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并抓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毫不吝啬地加以鼓励和表扬。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并适当地夸大后进生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引导班级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转变其他同学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发挥集体的力量,满足后进生的正常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热爱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3)优化课堂,激发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进步。对于后进生来说,学习的吸引力不足以驱使他们集中精力听讲。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农村教师能力较低,课堂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拒绝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利用各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创设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此外,教师在提问时也应该讲究方法。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多给后进生机会,使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提高自我效能感。
(4)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于后进生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记忆能力都相对落后,教师要循序渐进,狠抓基础,耐心指导。此外,后进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长期对问题的不注意而形成的。因此,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不可急于求成。
强国必先强教。而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全体性”原则,必须面向每一地区的每一位学生。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存在,经常给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阻力,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的工作成果。因此,做好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为重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将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农村地区培养更多人才。同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而提高民族素质。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农村小学后进生这一群体,并想尽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