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为语言提供养分。语言承载着文化,同时文化也对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目的即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要达成这一目的,语言背后的文化不可忽视。
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在语言上的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及日常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只理解其表意,无法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造成语用失误的情况。
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边做边学,在“做中学”。这种教学法旨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文化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不仅是止步于文化词汇的表层词义,从而避免文化词在使用中所造成语用偏误。
一、文化词的定义与分类
1.文化词的定义。
文化词在学术界并没有准确统一的定义和分类。有的学者从意义的角度出发;有的学者更注重文化词与文化背景的联系,有的学者从文化对词义的隐性和显性影响出发,给出了自己的文化词定义…… 文化词定义研究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学术界对文化词的定义总体上都认为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文化内涵”“带有文化意味”等。本文采用常敬宇先生1995年在《汉语词汇与文化》详细阐述了文化词的概念,即“文化词的定义有两点:一是文化词本身包含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义。二是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2.文化词的分类。
同文化词的定义一样,学术界对文化词汇的定义尚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学者们从自己的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依据下的不同分类。本文以张高祥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中的分类方法为依据。即文化词根据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分为四类:物质文化词、制度文化词、行为文化词和心态文化词。同时,每个类别又分为不同的子类别。例如,物态文化词语下有五个子类:食物、建筑、服装、电器和自然地理;制度文化下的三个子类,即社会文化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行为文化术语又分为三个子类:节令、礼仪和风俗;心态文化术语分为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二、任务型教学法概述及教学原则
1.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是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语言交际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将语言学习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其最大特点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造情境下达任务,学习者要自主完成该情景下的各项任务。2.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的语言材料,模拟真实的课堂交际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堂上练习,在生活中使用,并应用所学。真实性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关键就在于任务内容与学习行为的真实性。真正的学习行为是与现实生活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行为。王红雨(2004)通过对“任务”的概念理解,指出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以任务为中心,要以有意义的活动为中心,必须要操练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而不是毫无关联的任务。解决交际问题是任务的最终目的,而这种问题应当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即必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2)任务的阶梯型原则。任务的设计要讲究一定规则,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繁到简,前后相连,层层深入。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呈“阶梯式”过渡上升。任务的设置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关联。任务的具体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而要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脱离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任务不能达到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现实融入课堂学习,让学生边做边学,从而增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生动且富有吸引力不再枯燥乏味。
(3)以做促学的原则。以往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进行单方面输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与模仿。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需要被尊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安排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任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任务内容和环节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而不是单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这样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既枯燥又困难,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互动不仅仅是一次互动。无论是师生间的互动,还是生生间的互动,学生不仅充当着信息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学生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学习语言,并通过完成特定任务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文化词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模式的设想。
任务型教学法在学生对文化词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有着促进作用。任务型教学法融入在文化词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设想。(1)文化体验模式。文化词是包含中国特色的词,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的时候,一定不能使学生脱离文化简单地理解文化词的字面含义。要注意在任务设置中更多的让学生获得文化体验,在学习文化词的同时,还可以更多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中国文化。
以行为文化词中的节日词为例,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词汇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时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讲解,无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关于春节的习俗有很多,著名的有吃饺子、发压岁钱、放鞭炮、守岁等。
传统教学模式下讲解春节,多是以多媒体教具为载体,通过科普性质的视频纪录片与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讲授。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春节模拟体验活动。设计包饺子比赛等任务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拿到一定的成果并进行展示。
(2)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就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其设定一定的身份,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理解文化词及背后的文化含义。
例如,中国的亲属称谓。中国人重视血缘亲情,亲属称谓繁多且容易混淆。这是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与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宗法制度的“家文化”密不可分。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这种差异很容易被注意到。作为教师可以以该类型的文化词进行任务设计,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方式。
比如,将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以一位同学为中心为每位同学设定一个身份。最快说出所有成员之间关系的小组获胜。
2.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在文化词汇上存在的困难。
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文化词这一概念才刚刚被学界注意到,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应用的时间都很短。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文化词的教学上的应用,仍存在着一些困难。(1)尚未有和任务型教学法相适配的教育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都必须由教师自己掌握。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因人而异。
(2)此种教学法对教师要求很高。由于没有和任务型教学法相适配的教育大纲,教师很难从以往的教学案例中借鉴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的难度就比较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充当多种角色。如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甚至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者等等。
(3)没有专门的文化教材。在以往的教学中,文化词往往与课文中其他生词放在一起集中教授。这样没有时间和空间对文化词背后的含义进行探讨和挖掘。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下,需要教师将文化词分类整理进行单独教授。而往往应该放在一起讲授的同类型文化词,在教材设置上出于其他考量,可能并不在同一课中。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包括文化词汇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外汉语文化词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