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心幼儿园
一、研究的背景
1.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实施。
历年来,我园依托“乡情竹韵”的特色品牌,致力于竹特色的研究,将竹子融于课程,融于环境,融于游戏,在几年的竹特色研究中,教师对竹玩的研发涉及了多领域的研究,不过将竹玩具融于数学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基于数学核心经验,展开研究,将竹玩具更好的融入区域,更好的发展大班幼儿的数学能力。2.大班益智区现存问题。
在益智区中,教师会投放很多关于数学的操作材料。针对大班数学核心经验各条目标的解读,笔者发现目前益智区的创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游戏材料目标定位不明确。同一种操作材料,会出现在不同年龄段的益智区中。如:扑克牌配对这一操作材料,在中班、大班,甚至小班也出现了,都是相同的玩法。那么,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幼儿各年龄段的数学核心经验是不了解的,因此投放了与幼儿经验的不匹配的操作材料,那么在游戏材料目标定位不明确的数学学习中,幼儿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的。
(2)材料操作性不明显。单一化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幼儿掌握了相应的玩法之后,会由于缺乏挑战性,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3)游戏材料无层次性。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在益智区投放的材料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这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的需求。
二、四维竹游实践
1.四维竹游游戏项目。
基于目前益智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大班数学核心经验,我们在益智区衍生出“四维竹游”的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2.四维竹游游戏设计。
(1)四维竹游——集合与模式。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学习“分类”我们在区域中设计并投放了相关操作材料“竹制分类棋”。玩法:棋子画面分四个系列,分别为:人物类、花卉类、动物类、水果类。在游戏开始之前,幼儿自己讨论具体的分类标准。然后将所有的棋子倒转下来,用自己的方式决定谁先开始,在游戏中孩子们轮流摸棋子,但不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表面。找到属于自己类别的棋子,棋面朝自己面前摆放,如果摸到的不是自己需要的类别,则将棋子放回原位。能够先收集齐同类五个棋子则为胜利。
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基于大班“模式”的核心经验我们设计并投放了相关竹游戏操作材料“种花”。
①基础性玩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模式卡片,幼儿根据模式卡进行接龙式、填空式、扩展式排序。
②递进性玩法。两名幼儿共同游戏,抽取不同的模式卡,根据模式卡进行排序,当棋盘铺满时,规律正确者为胜。
③挑战式玩法。两名幼儿进行对战式模式大挑战,幼儿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在规定时间内,排序正确且规律复杂者幼儿为胜。
(2)四维竹游——比较与测量。基于大班数学的核心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大班幼儿需要学习用自然物体来衡量。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厚度、重量等。幼儿的测量处于非正式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自然的测量,即使用自然物体作为直接的测量工具。
在益智区区中,我们投放了不同长短的竹棒以及记录表供幼儿进行测量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填写记录表对自己所测量物体的长度有了直观和量化的认识。
案例:不一样的测量
在之前的测量游戏中,幼儿学会运用竹棒进行“首尾相接”的测量。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我对原先投放测量的竹棒藏起了一部分。当幼儿进入益智区进行测量游戏时,每人只能拿到一根竹棒。幼儿一时不知道如何操作,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商量,拿着小竹棒在纸上不断的比划着,摆过来摆过去,不精准的测出了结果。我请他们拿出之前的记录表,对比一下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琪琪说:“因为只有一个测不准,不知道怎么首尾相接 ”。这时阳阳想到了主意:“我们可以哪个笔,在纸上做个标记,那么把竹棒拿下来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从哪里首尾相接了。”大家又再去操作了一次,果然测量的很精准。
分析
幼儿通过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发现了新的测量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测量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幼儿对于测量已经非常熟悉了,并且幼儿了解了测量单位越小,需要的单位就越多,测量的单位越长,所需的单位也就越少。
(2)数学核心经验——数运算。大班“数运算”的核心目标是认识基本的数学符号以及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针对此,我们研发了竹制飞行棋,以飞行棋为主要游戏材料帮助幼儿学习“数运算”。
①基础性玩法:危险的棋子。幼儿在进行飞行棋游戏时,自己生发了一种新玩法,即当两名幼儿的棋子同时在一个格子里时,后面上来的棋子可以把前面的棋子赶回起点。这个新规则让幼儿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去计算,骰子投到数字几就可以把别人赶回去,潜移默化中幼儿的计算能力得到发展。
②挑战式玩法:三骰子飞行棋游戏。当幼儿能够较好的进行“10”以内的“数运算”幼儿可以利用三个骰子进行游戏,即用两个骰子投出的数字相加再减去另一个骰子上的数字,即可得到走的步数。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的幼儿喜欢挑战,即可用此这个方法进行游戏,进一步发展“数运算”能力。
(3)四维竹游——空间认知。大班幼儿空间与方位的核心目标是能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能够注意到自己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基于此,我们在益智区中利用竹棒进行“跳房子”的游戏。旨在游戏中利用“跳房子”发展幼儿的方位能力,为此我们共设置了以下两种玩法。
①基础性玩法:根据指令卡进行跳房子,认识方位。幼儿利用铁钩竹管根据图示在地上拼搭出“房子”,然后站在起点处,根据指令卡上的箭头“↑”、“↓”、“←”、“→”的方向,分别向四个方向跳。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箭头所表示的方位,从而理解图示的意义,认识方位。
②进阶式玩法:听信号,找方位。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现在地上利用铁钩竹管搭建好“房子”,其中一名幼儿站在起点处,说出方位,如:“向左跳”,幼儿就向左边跳一格;“向后跳”该幼儿则向后跳一格,两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交换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进一步理解方位,并且指挥的幼儿也能在发出指令的过程中更好的明白方位的对应关系。
3.四维竹游导引策略。
(1)教师的指导与关注。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非常的熟悉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时刻注意幼儿的游戏情况,对幼儿进行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同时需要有效的利用游戏评价这一环节,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进一步推进游戏开展。(2)游戏设置的层次性。在游戏设置上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如:在“数概念与运算”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竹制飞行棋”的游戏,帮助幼儿进行运算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游戏中,通过骰子的变化满足幼儿的不同层次。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使用数字骰子,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可以使用点点骰子,即骰子上的数字改成点点,这样当幼儿计算不出总数时,可以通过数点的方式进行运算。因此通过骰子的变化就能满足幼儿个体差异。当幼儿运算能力逐渐变得更好时,还能够增加三个骰子同时进行运算,以此满足大班幼儿喜欢挑战的特点,更好的保证幼儿的游戏兴趣。
(3)注重幼儿的本位。在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重视幼儿本位,即以幼儿的视角开展活动。因此在竹游戏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成为游戏设计者之一,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如:在“分类”主题中,我们创设了“分类棋”,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对于原有的棋子已经不感兴趣,因此,我让幼儿成为设计者,设计“分类棋”的图案,当幼儿玩着自己的设计的棋时,又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会更加投入游戏以及使用自己设计的棋子,幼儿会获得成就感。
三、结语
四维竹游的开展,让幼儿在与游戏的互动中,数学核心经验的四个主题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数学核心经验的解读,更加明确了幼儿数学需要发展的方向,在投放材料时更加具操作性、层次性、目标性。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做好四维竹游的研究,让幼儿在数学领域上得到发展,同理可得,我们在每一个区域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解读幼儿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切不可盲目投放,这样才能使区域游戏的功能发挥的更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