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一、激励原理的内涵
在心中树立目标,根据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奋斗,并一直保持动力和积极性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将激励式的管理工作运用于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高校就可以通过各种外在因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工作效率等方面产生积极性的渴望。当学生为自己指定了目标后,会自发形成相应的动力,并为之努力。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与学校一直的目标,并将学生与学校的目标进行结合,从而加强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高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是在坚持育人理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人生价值观。[1]激励原理的实际本质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做好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工作。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加强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面对时代、社会的发展,要积极加强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措施,其中将激励原理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还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二、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高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学生都是在通过各种考试,在全国各地被选拔上的具有优秀发展空间并能够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育理念始终依据着以人为本,并希望通过各种教育、管理手段,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建立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发展的优秀手段,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激励通常会激发学生动力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以充满正能量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拥有对生活和学习的动力,才能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发展。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利用多方面的外在因素,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贪多新知识,有时会在完成正常的课业后,也能回顾学习内容和课堂教学,这就是在激励原理影响下产生学习的自律性,从而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律性。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能够引导学生向着优秀的方向发展,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激励原理的运用,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将学生的自身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社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实现高校为社会、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2]三、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使用原则
1.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运用各种手段引导,使心理和行为产生更好转变的现象,有关专家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前者的含义就是在个体满足相应目标后施行奖励,而后者则是在个体目标没有达到或被满足时施行惩罚。有效的使用两种激励方式都会对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在管理工作中使用激励原则时,应将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用鼓励式的引导和鞭策式的惩罚,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规范行为。高校应重视将两种激励方式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激励制度中,更好发展。2.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共同激励。
高校要想在管理工作中利用鼓励原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重视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双重激励,关注学生物质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满足。比如现在多数高校将学习成绩和奖学金相关联,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很好做法,能够帮助学生在良好循环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有能力的人才,因此要重视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激励,将学生的精神需求与综合能力形成正比。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建立对学生的精神激励体系,建设创新文化,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信心,并满足学生对于社会的尊重满,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而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需要。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高校也应遵从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对性格、发展能力、综合素质都不相同的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和培养,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和各项需求也会随之变化,同样的激励方式对每一位学生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激励原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差异情况进行相应的激励方式和管理方式。4.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积极管理理念。
为了实现高校教育最终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理念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一致,为了实现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章程,并积极实行民主参与和管理的制度和原则,促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优秀关系,创建出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优秀环境。[3]四、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公平性。
高校在使用激励原理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时,会重视根据学生各自的目标和动力,使用不同的激励引导措施,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相同目标,高校会对学生施行相同的激励或惩罚举措。这时,由于学生自身的各种实际情况,就会导致学生认为高校的激励举措存在不公平性,或认为相关举措不合理,从而希望高校可以公平处理问题。由于高校重视对相同目标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忽视学生自身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也不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2.难以确定学生目标。
现在高校的学生普遍都是“00”后,这一群体,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并且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格外强烈,思维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高校学生对于每个目标的确立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当学生面对多个方向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会难以做出决定。然而实际情况是只能允许学生做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的决定,这就导致学生的目标难以确立。在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中可以发现,高校在进行管理工作中会更加重视较为优秀或落后得到两类学生群体,对于其他普通学生的关注度不足,致使高校难以根据所有学生群体的目标使用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办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没有达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措施,难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五、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科学合理的激励学生。
高校学生这一阶段是接受系统教育的阶段,虽然即将要进入社会,但普遍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不足,由于心理不够成熟和缺乏社会经验等原因,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的情况会让高校学生应接不暇,如果学生没有强大的自控能力,会很容易迷失在社会大环境中。对此,高校应重视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及时引导学生树立优秀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作用,还能保障未来学生顺利发展,并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国家发展做出贡献。高校在引导学生建立目标时,首先,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的清晰认知,其次,优化学校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为学生指定奖励和惩罚措施,努力做到有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动力。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激励学生建立的目标要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将学生的个人理想加入到社会的共同理想中。2.重视榜样力量。
身边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生活圈,事实证明,周边人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榜样力量巨大,因此,高校重视将优秀学生或学生团体作为全校学生的榜样,将其身上的优良品质放大,让全校学生发现,并在全校学生心中形成积极的正能量。这种榜样力量能造成学生心中的心理暗示,并不自觉的进行行为模仿。高校对榜样的树立应是真实存在的,引导学生可以切身体会,虚拟的案例或是空谈大话,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其缺乏明确认知,进而无法形成优秀的行为方式。高校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也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行为和综合素养。3.合理利用竞争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竞争形式的活动,利用之这一方式加强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会有较大的学习压力,丰富多样的竞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缓解部分压力。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竞争活动为学生建立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组织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时,要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沟通,要通过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耐心指导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也要随时解决,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还能让管理工作具体落实。教育人员需要用自身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更好发展。[4]4.加大鼓励原理的应用力度。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鼓励原理在管理中的运用时,除了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之外,还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适当合理的激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物质激励能有效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而精神激励则让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使用合适的语言表扬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及时关注并表扬,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动力、进而提升学习成绩,加强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六、结语
激励原理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提高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效率,并会取得优秀成果。由此可见加强激励原理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并势在必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等因素变化积极应对,在明确学生目标的前提下,加强激励原则的运用,发挥其最大作用,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动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