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虽然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但班级的每位学生都是受教育的主体,也需要对班里的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里,班主任要进行民主管理,让班级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班级管理不仅是一个德育的工程,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校风、班风以及学风。一个拥有良好的秩序的班级,不仅有利于班主任提高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自治自理的好习惯。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学生,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是学校最为常见的一种管理形式,对提升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情况并不乐观。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出现了严重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小学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不能因为管理的不得当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学校的教学理念长期不变。
在现实中,学校都刻意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教学效果。有学者提到:“现在一些小学存在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不少的初中内容下移到小学教学,大家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偷跑有禁不止”。[1]学校上下都是为应试教育而设计的教学理论长期不变,存在于小学当中。但是小学教育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义务教育的开始。我们说,教育是一个直面人的生命,并且通过人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它是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2.班主任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困难并且复杂的。有学者指出:“在小学生的认知世界中,班主任就是“领头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如果能遇到一位好的班主任,并且施以好的班级管理工作方式,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幸运的,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斗志,展现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品质,让更多有利的条件能在孩子们身上充分地施展,用创新的方式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行更好的管理班级,让学生们自主管理班级,形成班级的良好氛围,展现班级生活的生机和活力”。[2]然而,实际上班主任坐拥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却没有落到实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班主任想怎么管理学生就怎么管理的想法,认为小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阶段,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就应该照单全收。换句话说,在班主任管理的班级中,班主任扮演了“牧羊人”的角色,而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是他放牧的“羊”。3.班主任没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有学者认为:“受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被教育’或‘被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潜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及丧失自我发展权利等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3]班主任了解班级的每位学生,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性格习惯和兴趣爱好。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管理学生,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带有班主任的主导倾向,学生少量参与或者不参与。即便班主任知道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凭借多年的经验认为,如果贸然改变之前的管理方式就不能确保良好班级秩序的建设,所以选择了“视而不见”。4.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文化。
现如今,国外的文化渗透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例如,中华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学会勤俭节约,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不要盲目攀比。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成绩最为重要,成为了衡量一个小孩好坏的的标准。由于父母不是很懂孩子们的学习,只能通过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班级里会相互攀比谁的文具好,身上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或者比一比自己的爸爸妈妈假期带着自己去哪里玩了,更有甚者在班级上直接攀比起来自己父母的收入或者职业。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孩子们都普遍早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刨除学校就是在家里面受到影响最大,他们有意无意听到大人们的对话,记在心里,慢慢被这些话语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二、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对策
小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从目前我国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现状来看,有关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从实践的角度,针对小学教育的班级管理提出以下几个对策:1.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班主任不应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一份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但长期以来,教师一直以自己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不重视学生的需要。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民主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对每个学生形成一定的看法和态度,但是部分班主任由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无法一视同仁看待学生,而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认识和评价学生。班主任的这种偏见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避免给学生贴标签,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另外,处在班主任和学生处在一个班级里决不能落下一名学生。为此,班主任要能够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知道老师还在时刻关注着他们,期待着他们的进步。只有这样,班级里的每位学生才会有组织的在班主任鼓励下,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真正意义上成为班级里的一份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做到育人。(2)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鼓励后进生的进步。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不可否认,班级会有个别同学会让老师头疼,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后进生,但他也是班级的一份子。比如一个学生特别调皮,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心中就会给他定位为行为差生。要是学生的成绩一直很差,就会为他认为他是学习差生。这种思想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不可取的的。学生在犯错以后,作为老师只能批评一次,不要重复批评。即使老师需要再次批评,也要变换角度、语言、方式,避免学生出现反抗心理。在批评学生时,应点到为止,适当的留有余地,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反思。例如,教师可以化批评为鼓励。而鼓励教育法是指以激发、勉励和激励为原则,采取的一定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我们说,没有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鼓励和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班级里的每位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老师不应当对学生分轻重。班主任需要关注班级后进生的变化,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级温暖。
2.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逐渐摆脱了多年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是看重成绩,而是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实施民主的班级管理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立足实际优化班级的管理。(1)班级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班主任在班级不仅是为了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在课余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班主任要立足实际优化班级管理。如今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单一,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所以小学的班主任需要在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首先,班主任应该具备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大小事务的意识。其次,在选举班委会成员时,班主任应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选举,而不是让自己的主观意愿来选择合适的人选。改变班干部“终身制”的观念,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选举。当形成了稳定的的班集体管理模式时,才可以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从而与他们打成一片。
3.班级管理公约的制定。
班主任制定的公约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公约进行修改。班级之间不必千篇一律,可以展现出自身的特色。班级公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不文明的现象由控制到减少最后到消除。让学生们在践行班级公约理念的同时,又不会完全拘泥于班级公约。在班级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班主任要起到模范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即指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育人,即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小学生在现阶段会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而班主任在班级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当下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班主任的身教更为重要,不仅要管理好班级,建立稳定的班级秩序,还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好榜样。5.家长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懂得孩子的需求。
现在的家长普遍面临一个问题: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但是与孩子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甚至和家长到了已经无话可说的地步。如果家长与孩子不能沟通,实际上家长就基本丧失了对自己孩子教育的能力。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都不能和孩子拉近关系,反而相互疏远,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孩子幼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家长要懂得孩子当下的需要。首先,家长要及时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现阶段的情况。其次,家长要将心比心,自己也是这个年纪过来的,不要经常说自己小时候如何优秀。最后,平等的和孩子相处。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去除两者间的隔阂。三、结语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小学的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辛苦且复杂的的劳动,是一个充满育人科学的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逐渐影响班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并且班主任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