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相对城镇而言乡村有更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情感更加脆弱,对教师有着更大的依赖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时期,乡村教师的情绪好坏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教学,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学习质量、行为习惯;教师自身的情绪劳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乡村小学教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但从现实情况看,乡村教师普遍缺乏情绪劳动的认识,甚至有些教师不清楚何为情绪劳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所以笔者试图对乡村教师情绪劳动的定义、现状、影响、优化策略等方面做一个简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乡村教师的关注。
一、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
1.情绪劳动的内涵。
情绪劳动最早是Hochschild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情绪劳动探索》这本书中提出的,针对Delta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的情绪进行培训,使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处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状态。所以情绪劳动是指“个体为满足组织的要求,使公众能察觉特定的面部表情或行为方式所做出的情绪管理”。[1]它是工作者们通过调节自己的状态,从而表现出大众可以接受的情绪的劳动。[2]和情绪管理相比,它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一定报酬,具有交换价值。2.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
关于乡村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教师的情绪劳动具有复杂性:众所周知,教师在学校中少不了“操心”,同时还要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教师既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证教学质量,又不能违背伦理道德。[3]因此,情绪劳动对于乡村教师来讲意义重大,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情绪劳动有两类策略,分别是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3]表层扮演是指教师在工作时,试图改变自己的外部表情而不改变内心状态,仅仅是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说我们所说的“皮笑肉不笑”。深层扮演是指教师在工作时,努力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并使自己的外在表现作出改变,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心口一致。
二、乡村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
在很多学生眼中,乡村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承担着父母朋友的角色,学生对乡村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乡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正确及时引导等缘故,所以会产生更多情感和道德问题。针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在过去,尤其是乡村,面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行为习惯不当时,教师大多采取打骂的形式,不会考虑情绪劳动。但教师的不当言行,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思想还不成熟,教师行为的不当表达可能会使学生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例如,台前县打渔陈镇第一中学一名体育教师,因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体罚抽打学生,侵犯了学生生命权、健康权,故依法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还有一个例子,芜湖市某小学的一名学生曾在家中跳楼身亡。经调查,该生的班主任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曾在班级中多次体罚学生;在和学生家长的聊天记录上、在学生日记中也多次反映出班主任存在体罚学生、存在管教不当的行为。该生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学生长期受到班主任老师体罚,才致使学生精神抑郁从而跳楼身亡,故将学校告上法庭。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该生的精神抑郁是由教师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同时是该班主任被调换一个月后,学生才坠楼身亡。该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因此,作为一份特殊的职业,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更显重要。教师需要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如今乡村教师对情绪劳动的认识逐步提升,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投身乡村。他们为乡村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也更新了乡村教师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乡村教师们也学会了调节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和学生互动时,如果学生表现得好教师会送学生一些小礼物,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肯定他们;在学生成绩不理想或者行为出现偏差时,不会直接批评打骂学生,而是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得到最大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挫折时,乡村教师也不会像从前一样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而是面带微笑控制情绪,使整节课顺利进行。
三、乡村教师情绪劳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毫无疑问,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生活、教学、身心健康。[4]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长期心情烦躁,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职业倦怠感,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心理疾病。同时,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健康。在乡村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缺乏父母的陪伴,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更强,内心更加敏感。比如,在学生犯错时,如果乡村教师表现出伤心的样子,学生自己可能会感到内疚,从而改正错误;但如果教师因为学生们表现不好就发脾气,那么就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乡村教师无意中的否定也会造成学生的自我怀疑,正如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会产生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冲突,教师消极的评价会使学生失去对成功的渴望。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乡村教师情绪劳动很重要,教师需要调整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营造出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实施教学。
1.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名好的乡村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工作状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每天处于情绪崩溃的状态中,那么小学生也会处于焦虑状态,教师教学效果会很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间接地调控着学生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具备积极乐观的心境、乐观幽默的情绪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5]同时才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需要等组织教学内容,以最适当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使学生学有所获。2.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教师的习惯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小学阶段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最能体现“向师性”的阶段。如果乡村教师能够做好情绪劳动工作,每节课在深层扮演中顺利进行,那学生也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相反,如果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互相推卸责任,随意发泄情绪,辱骂学生,那么学生也有可能出现言语不当行为,行为习惯得不到好的发展,还会对教师失去信任。3.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影响小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乐观向上的教师身边的学生也会是乐观的,怨天尤人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也许会不断埋怨别人。因此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这势必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在乡村很多学生家长不太会表达,一些学生不太有机会得到父母客观的评价,这就体现出了乡村教师的重要性。在课堂,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客观评价,得到肯定、受到赞美,会感到无比喜悦,同时会怀着积极地情绪进行一天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整日面对教师的讽刺、挖苦,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若教师长期将生活情绪带入工作,对学生冷言冷语,久而久之会引导学生将消极情绪带给他人、推卸责任等,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四、建议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乡村教师要学会转变不同的角色,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教学目的。[6]笔者认为,乡村教师情绪劳动的优化策略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展开,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1.开设加强教师情绪劳动管理的培训课。
1949年至21世纪初很多乡村教师都是当地村民,他们既工作又务农所以没有进行情绪劳动的意识。[7]近几年由于国家鼓励大批优秀青年到乡支教,为乡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逐步更新了乡村教师的观念,情绪劳动也引起了大众的重视。有心理学家表明,人的情商可以通过后天学习习得。[2]因此学校可以对乡村教师开设教师情绪劳动管理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情绪理解、觉察、表达管理等能力,同时培训亦可以提高乡村教师自身的情商;学校既可以开设讲座集中培训,也可以提供网络课程,教师进行自学。尤其是在小学,教师大多是女性,思维更加敏感且感性因素较多,所以更需要加强情绪劳动的培训。2.提高乡村教师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教师用来“监控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区分这些感受,并运用这些信息来引导自身思考和行动的能力”。[3]情绪智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习得的,也和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情绪劳动是什么,运用好情绪劳动策略;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使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得到提高。3.建立学校内部的情绪劳动评估机制。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很多乡村学校都有教学监督机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师生成绩考核制度等,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情绪劳动评估机制。乡村教师的情绪劳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劳动,有时需耗费比体力劳动更大的精力;但同时教师的情绪劳动又是别人体会不到的,评估机制实施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应努力建立学校内部的情绪劳动评估机制,以教师为中心,评估参与者包括领导、同事、学生、自己等多方主体,做到全面和客观,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