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地方师范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5760
李雪莲 柳琦瑛 史佩杰 郭素玲

  安阳师范学院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程,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其理论性强的特点使得以往的教学过程枯燥、内容晦涩、且考核模式过于单一等。亟需改变教学和考核方法,比如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混合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等。

一、调查概述

1.被调查者属性。

本文针对地方师范类院校商科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采取线上作答方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1份。其中文科生28人(55%);理科生23人(45%),文科生人数稍多于理科生。性别构成来看,男生11人,女生40人。本次调查针对2018级和2019级学生进行。根据该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18级已学完该课程,2019级学生正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

2.学生学情分析。

(1)难易度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观经济学课程难度较高。通过调查了解到,认为课程很难占18人(35%),认为较难有32人(63%),仅1人认为容易。较多学生认为图形分析和计算分析部分较难,其次是经济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部分,第三是关于经济学相关概念的记忆,分别占53%、43%、4%。

  (2)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对授课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提前掌握。并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着重针对预习时的难点找出答案。实际调查中发现,仅18%的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60%的学生课前随便翻翻书,22%的学生完全不预习。从中可以看出,很少有学生能认真预习,普遍对课前预习不重视。

  (3)课中及课后学习。根据学生回答,16%的学生会聚精会神听讲,74%的学生偶尔翻手机,10%的学生并不认真听课。关于课外投入时间,每周投入一小时以下的有15人(30%),每周投入1-4小时的有31人(60%),每周投入4小时以上的有5人(10%),自主学习时间少。关于课后时间分配,78%的学生课后进行复习,10%的学生仅限于做作业,8%的学生完成小组任务,4%的学生选其他(以上都有)。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外投入的时间大多都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主动性差。

  (4)考前复习方式。大多数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靠背题来通过考试,这样会使学生很难掌握本课程知识,不理解原理,只知道答案,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课中认真听讲,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

  (5)课堂形式调查。学生对于最喜欢的课堂形式有多个选择,认为记笔记最有用的有36人,占71%,认为多做例题多回答的有42人,占83%,认为保持沉默的有9人,占18%,选其他(希望用案例解释原理和先预习再听老师讲)的占4%。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数理基础相对薄弱。

微观经济学理论经常是在一定假定条件下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图形和数学模型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1]在文理兼招的背景下,且从个人属性及课程难点调查可知,女生人数多于男生,文科生人数多于理科生。地方普本类院校、尤其是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数理分析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态。

2.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性。

学生预习不充分、上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电子产品的发达,使学生在课中也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2]在课堂上出现翻手机的现象。

3.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课时紧迫。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以资源配置为分析目标,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以个量分析为研究方法。本文调查院校规定在入学第二学期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课时设定48学时。其内容繁多,理论性强、时间较少、学生学习难度很大的特点等给予了相当大的授课难度,任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4.考核模式过于单一。

微观经济学做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普遍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传统的教学考核是以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核学生往往会根据教材配套习题册突击复习。期末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无法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及其分析能力。[4]

三、《微观经济学》改革路径建议

1.教学方法改革。

(1)参与式实验教学。首先让学生分组准备经济学的案例和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制定适合本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验教学方案;然后,进行实践,用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经济学教学方案。[5]实验教学在自然科学运用十分广泛,但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加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微观经济学》运用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促进教学相长。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经济学案例,学生在案例中扮演具体的角色,讨论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挑选案例时应该让学生分组举出当前社会发生的经济案例,最后选择几个典型又新颖的案例。应用大量的案例来解释本课程的经济原理,使枯燥的经济原理变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6]老师引导对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掌握经济学专业术语,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后会用经济学思维来考虑和分析问题。

  (3)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通过利用图像、分支和关键字等元素,充分调动全脑进行记录和表达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和技巧。微观经济学内容多,逻辑性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内容简单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使课程讲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易于理解,从而优化课件。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习制作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知识点。[7]通过做思维导图复习,使知识在大脑中连贯起来,可以更好的学习本课程。

  (4)混合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慕课等工具实现任务点的发布、讨论及考核。这些网络资源使得学生课后获取课程知识,赋予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更大的弹性,满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8]这些软件后台会记录学习数据,督促学生预习和做作业,对于不懂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随时与教师联系,答疑解惑。

  (5)习题式教学。对于课堂改进建议,49%的学生回答可以加长知识点讲解时间,79%的学生认为应多讲习题,69%的学生认为结合实例增加趣味性。经济学内容多,抽象难懂,关联性很强。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后,进行典型习题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多做习题有利于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做题思维能力。

2.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应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如章节检测;讲授一个章节后,在学习软件中发布测试题,在线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关注不大的问题。根据本文调查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授课学时48学时均为课堂教学,未安排实践学时。所以只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经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现象,通过小组合作,查阅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或实地走访、调研,完成一个调研报告,并做PPT向全班展示;[10]课程成绩应当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共同组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其课程复杂难懂,理论多,逻辑性强,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有很大的挑战。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课程本身特征导致的难题,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问题,更是存在学生出身导致的特殊问题。学校应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来化解教学中的困境,但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方法,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