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中持续重视的问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在传承我国语言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学习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的实用性在现实生活中占比很重,而更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对接,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对接的现状
1.相同的教育目标。
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看起来是两种科目,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语文学习为汉语言文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汉语言文学也拓展了语文学习。首先,在教育上有对接优势,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水平与综合学习能力。他们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因此,想要更好的使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首先要把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在汉语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对诗歌的阅读和研究,并基于此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发展方向也不可忽视,因此,在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教育目标大同小异,在实现教育对接时有明显优势。2.教育内容有共同之处。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对诗歌的赏析,两种教育都绕不过诗歌赏析,有了相同的教育内容,在对接时更具有优势。3.教师缺乏实践。
虽然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语文学习有相似之处,但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教育形式包括写作、语言学概论和许多其他内容要素,并且最终要培养出可以为此类文学做出贡献的人才。由此来看,汉语言文学教学比普通语文研究更深入,地位更高,这种形式的教育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基础,也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这种教学形式注重理论教学,不太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教师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仅仅自我了结文学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使教师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造成教学资源浪费。4.不考虑学生主体地位。
汉语言文学的部分模块具有强烈的文学特征,然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注重知识的意义。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注重灌输教学,不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知识,更难以在生活中与语文作业中运用到对接后所学的知识。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对接的问题
1.学生缺少对汉语言文学的接触。
学习汉语言文学以及进行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人才,汉语言文学教学是培养优秀语文教师的重要手段,必须重视教育的实践活动。但是,目前我国实际的汉语教学计划很少,甚至一些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接触汉语言文学的机会,这必然导致汉语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教育过程脱节,剥夺学生扩充语文知识的机会,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对学生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对接的培养有巨大影响。2.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传统教育观念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应付考试上,实际上,即使语文考试得了高分,也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用技能。因为语文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学习,不仅需要通过应试,更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与创作中运用。近年来,尽管我国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制定了新的教学标准,并努力在学校推行和完善,但应试教育仍然普遍存在,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阻碍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对接的一大问题。过于依赖应试教育,导致语文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语言使用素养的培养,且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升。3.教学内容有限。
汉语言文学教学应立足于对大量文学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使学生找到发言语言的规律与延续的原因。在体现文学作品的优秀文化和思想的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接教学经验,无法广泛参与国二者间的文学研究,而且不能深入研究各种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规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二者的对接并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这就造成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脱节,影响语文教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性。4.忽视学科间的关联性。
准确来说,汉语言文学离不开语文教育的铺垫,二者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但是,除此以外,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教育,必然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注意到学科平衡这一问题,导致汉语言文学没有涉及到语文教育中,使二者出现了差距,久而久之在每一代学生学习时都自动忽略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科普。三、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对接的方式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只有汉语言文学才符合语言的深入学习。然而,汉语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育中的许多基础知识都与汉语言文学有关,想要实现双方良好的对接,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掌握。教师需要通过重视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想要良好对接语文教育,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如若学生连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都没有掌握,无法接收更加深奥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是对接的前提。例如 :教师可以从汉字开始讲解,好比“王”字是一把带斧头的轮咖,从前的斧头为两面、双刃,在“王”一字的底部形成了两个横,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斧头的口,再经过不同时期的演变,最终发展为现在所见到的“王”字写法,由此延伸出汉语言文学中的文字模块,向学生科普文字演变的过程与其中的意义。2.采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
为了实现更好的汉语言教育和语文教育对接,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学习者的内容有更生动的认识,对对接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加入配音、动画等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多媒体具有非常丰富的形象化,不仅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创造有趣的新情景,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越大,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越仔细,反应越明显,记忆越活跃,思想就越活跃。利用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发展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成语学习中,我国部分成语都与寓言故事有关,像“亡羊补牢”、“叶公好龙”、“指鹿为马”、“闻鸡起舞”、“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这些都为我国古籍中的故事,在语文教育中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都有涉及,教师把握这一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以各种形式播放寓言故事,利用动画、有声书讲解或教师放配乐亲自为学生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古典文学中的相关知识,并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了解民间价值观。再例如:学习《女娲补天》时,可以在课后鼓励学生阅读《女娲造人》《女娲与伏羲》《女娲与纣王》的故事等,以同一主人公为切入点,阅读关于“女娲”不同的故事,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加深对女娲这一神话形象的理解,从而延伸出更多古典文学作品。用此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3.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这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实践技能,真正将语文知识运用进生活。例如:教师为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词大比拼”,要求学生找出不同季节的古诗词,与生活相关的古诗词,或找出有哪些诗词感叹的景色与现代景区景点相对应等,并设立适当的奖励制度。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并为对接打下基础。4.科学选取对接角度。
开展对接教学时教师应科学选取角度,所选取的拓展角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方便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从古代文学中的作者角度入手,在学习《静夜思》时,鼓励学生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背景,其他的作品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再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教师可以从时代背景入手,简单介绍尧舜禹禅让制,“公天下”的社会制度,再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关于大禹的其他民间传说,例如,舜是禹的杀父仇人,禹的父亲鲧治水的策略是“堵”,而禹是“疏”,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两种治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造福万民的。并通过拓展的故事加深对禹大公无私,心怀天下的形象的理解,从而产生启发,对于日后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了解古代文学。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课改为要求的大前提下,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对于语文素养培养十分有效。它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开拓学生眼界,使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着眼于整个课程学习,并且一眼明了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学分不开,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深奥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语文教学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但目前我国语文教育领域存在一定的不足,想要良好的对接二者,必须要采用一定的对策与创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对接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拓展知识的重要性,在大量的知识讲解的前提下扩充知识面,提升文学素养。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