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现状分析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策略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5361
王廷剑 赵 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本质要求,也是当前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体系设置时,普遍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割裂开来,思政课程孤岛化问题非常严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网络化的日益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日益密切,这为试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宣传其“普世价值”口号,破坏我国共产主义政权法理基础,动摇和瓦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提供了天然的便利。网络具有无地域限制、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托网络技术优势和“网络信息强势”地位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对我国广大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化浪潮和网络化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的冲击与挑战,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均要求各专业课程都要开展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根据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内高校开展了大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但目前专业课思政建设方面还普遍存在以下两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1.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淡薄。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是重新建设一门课程,而是在已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实现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主体还是原有的教学团队,由于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对只关注知识传授的传统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习以为常,在大思政背景下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育人情怀缺失、思政意识薄弱的问题。首先部分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开展思政建设缺乏足够的认同,这与他们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以及专业课程与传统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关系存在认识偏差有关。有些专业课教师潜意识的认为专业课程应该关注知识传授与专业能力培养,才能为社会与企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其次部分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开展思政建设缺乏意愿,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与目前国内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密切相关。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绩效奖励、工资提档等教师切身利益基本取决于科研业绩,而教学业绩作用很小。专业课程思政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完成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教案设计、PPT制作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因此个别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建设缺乏意愿甚至存在抵触的情绪也是在所难免。

2.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欠缺。

除了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不认同”、“不愿意”、更或者“抵触”等现实问题,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任课教师“能不能”和“行不行”的能力问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看专业课授课教师能否高效挖掘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悄无声息地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中。这种新的专业课授课理念与要求就对广大专业课教师提出了一些思政建设能力方面的新要求,需要对所讲授课程知识体系的学科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目前专业课授课教师普遍存在“不够能”、“不够行”的能力欠缺问题,还无法很好地满足大思政背景下对各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高要求。一方面是专业课老师没有经过思政理论的系统学习与训练,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政治敏感性差,无法敏锐挖掘专业课程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专业课程只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甚少将价值引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目前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与技巧。部分教师不顾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是否契合,强行结合,导致课程思政教学生硬,知识点的讲授碎片化。不仅不能达到知识传授造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作用,反而造成专业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输的不利局面。

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策略探讨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确实解决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淡薄、思政建设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是更快更好地推进专业课思政建设的关键。

1.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当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不认同”、“不愿意”等思政意识淡薄问题具有其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但本质上还是体现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问题。为了转变广大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快速有效的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需要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门的指导性文件的活动,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领会相关精神,使专业课老师从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两个维度深入理解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转变对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认识上的偏差。组织专业课教师参观红色思想教育基地、观看优秀教育影片以及举办课程思政优秀样板展出和优秀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巡回报告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氛围。开展学习心得分享交流活动,通过分享、交流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心得体会,深刻认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专业课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之学,更是发挥价值引领之学”的理念,清晰认识到大学教师不能仅限于“授业”与“解惑”,更要努力做到“传道”与“立德”。通过上述学习与交流活动,可以激发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提升思政意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2.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局与融入等方面的能力。从授课教师自身来说,本着立德树人的为师初衷,首先要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的敏锐性,强化自主发现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教育素材的能力;再则需要充分理解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元素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因为每一门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所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是隐性的,只有理解其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合理挖掘、加工所教授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并实现思政元素的无痕融入;最后还要坚持持续改进优化的教学理念,既要自主挖掘思政元素,也要海纳百川,主动采纳其他专业课老师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不断累积、扩充和完善自己的思政元素库,这是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通过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融入专业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及其融入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对所融入的思政元素进行优中择优并不断地打磨和优化融入的方式方法,持续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必须意识到的是思政建设能力欠缺是一个需要学校、学院和教师自身等多方努力才能破解系统性问题。

3.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政策。

通过采取多种举措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强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可以化解“不认同”的态度和解决“不够能”和“不够行”的能力欠佳问题,但还无法有效解决部分教师“不愿意”的问题。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本质上讲都是从教师本身着手,能否取得成效完全取决于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教师能否不计得失地付出时间和精力。虽然多数教师都有较好的职业操守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但在目前国内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导向积重难返大背景下,如果没有政策激励保障,那么前述的各种措施都将无法落地,因此必须为课程思政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一方面可以通过修订教师绩效评价、职称评聘等相关文件,将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成果纳入绩效评价、职称评聘、年终评优及人才评选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广大教师将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强化思政教学资源共享,整合学校、学院资源对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项研究,以教研室或课程组为依托,组织教师针对某几门专业课程围绕课程思政的教材编写、教案设计、教法研究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工作,建立几门具有课程思政引领与示范效应的样板课程,努力做到在不影响思政建设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教师在课程思政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某些专业课教师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

三、结论

本文首先从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和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两个方面阐述了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展时政建设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认同”、“不愿意”、“不能”、“不行”等现实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路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