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教育面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孕育了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产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它以特有的师资、语言、就业等优势培养了众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但是中西方文化渗透碰撞、交流融合过程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给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挑战。探究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之路径,对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不懈的筑牢主流意识教育主阵地
(1)要牢牢抓住中外合作办学中方管理控制权,尽管我国对外合作办学的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保障了中方的主导地方,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中方教育机构自身问题、学校发展水平、区位优势等竞争力不足,出现了一些合作办学过程中中方控制权削弱现象,从而也导致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足,效果不明显。因此中方教育机构需通过有效的措施,如拓宽合作渠道、增加资本投入比重、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保证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控制权,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2)不断加强高校主流意识教育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问题关乎道路、关乎旗帜,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捍卫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之利益,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的信念和坚守,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勇于挑起重担,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位置,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敢抓敢管、善抓善管、敢于亮剑、善于出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常抓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十项准则》,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受制于中外合作办学独特的办学模式,教师来源多渠道,教师管理机制灵活性,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等原因,无形中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者,不断加强制度保障、强化交流整合,切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能力,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自信,在言论上对党,对国家,对学生负责,在行为上,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做表率。(2)做好外籍教师的监督防范,我们学生在通过外教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西方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关键阶段,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干扰。在不断提高我们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理论洞察力,可以在外教授课期间对期授课内容加以监管,设置相应的中国教师助理等方式,来低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三、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由于管理机构的成本考量、学校内部的行政干预弱化,存在辅导员数量不够,机构工作人员充当辅导员之情况,不利于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选聘辅导员、做好辅导员培训提升、畅通辅导员晋升通道,以助于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坚持做好学生干部的遴选培育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干部学会思考,一心向党,发挥好广大学生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潜移默化的在学生中自觉形成低于西化、分化错误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2)不断丰富学生文化活动,学生工作者应转变工作思路,一方面,履行好对于各类学生活动的考核评价职能,淘汰一些意义不大、主题不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社团活动;一方面紧扣时代旋律,结合重大时间节点,打造一批精品的文体活动思想政治竞赛,使学生在参与中消除心中困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增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四、积极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勇于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在积极接受西方文化熏陶之际,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民族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动力,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华夏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积极汲取古代哲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智慧,探寻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校园文化氛围,用民族文化推动自身主流意识的建构。(2)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引导学生争做校园好网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络媒体和学生的沟通,积极开展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教育,关注学生网络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学生错误思潮问题,进行纠正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