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也是由不成熟向逐渐成熟的发展,他们将来成为怎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看他们具有怎样品质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教育坚持到底。“三全育人”正好从全员方面来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队伍,旨在形成育人合力:全过程方面则是根据大学生的新特点,抓住不同阶段的关键点,实施各阶段的育人,旨在把控全过程人:全方位育人,通过整合不同资源,协同发展,达成各个平台、层次和类型的有效联动。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国家非常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度,学术领域也展开了对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研究,但当前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入,有更多的研究视角有待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仍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三全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本文从探究“三全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员、全过程中、全方位三个角度中目前的所存在的不足,同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水平。从实践角度出发,“三全育人”的运用,从整体上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员队伍、实施各个阶段、各个维度和载体,也就是在主体责任、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三方面育人存在的不足和提出相关的对策。从系统上探索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为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通过分析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中的不足,运用习近平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全育人”根本性的指导方针,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旨在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新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传输者,只有先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找出最根本的问题。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长久的课程教学中,意识到了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让大学生入脑入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也深刻地思考了思政课如何进一步提高效果的现实问题。国家强化“三全育人”这一理念,就是要逐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育人工作职责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更加科学地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通过调动全体高校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达到对高校学术整体的思政教育普及,促进一体化育人管理系统的完善。三、“三全育人”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作用
在学校生活期间,大学生担负的压力很大,有来自择业方面的压力,有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也有来自父母等亲属方面施加的压力,压力日积月累无法得以释放,必然会引起心理方面的疾病。但高校对心理教有关注只流于形式,大学生的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要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不容小觑,只有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了,才能更好的推动其他工作。通过对大学生访谈也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外表看起来非常阳光活泼,但部分学生还是比较缺少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切性、缺少担当、缺少大局观。部分学生即便有良好的认知水平,知道应该如何做,想去这样做,可因为意志比较薄弱,不能坚持到底,最后难以付诸行动,只好半途而废。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举止言行不匹配,学校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各种意识的建立,从而关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发展。四、解决途径
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各科老师调查分析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没能有效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必须把各科教师都纳入思政教育管理的范畴,这些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重在制度的制定上,重在文件的学习上,却在实践上效果不够明显。部分学生认为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已有的思政教育理念同当前大学生之需求特点出现了矛盾,由大学生具有险精神,非常乐意尝试新事物,尤其热衷新技术的运用,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要关注他们的喜好,有针对性地研发教案,安排教学步骤,最大化地与学生实现共鸣,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乐于接受知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