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第五中学
作业练习在学习初中数学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过程,作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窗口,因此,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新鲜以及新奇的东西。传统的作业类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作业形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作业布置的类型。
一、设计多样化的探究作业
笔答类型的作业不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的探索性作业。在情景中引出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尝试解决。并记录自己遇到这种问题的思路,进行总结。通过解答这种探索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1]例如,在进行教学“全等三角形”这节内容之后,先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定理: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两边夹角定理: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两角及夹边定理等,再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思考对于两个图形,当给出下列结论: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这里面有几个条件能够判定两个图形全等。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画图,自主的演示一下,然后教师再进行解答。针对能够判定的给出原因,不能够判定的,举出反例。通过这种让学生先去探究教师,再进行讲解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二、设计富有层次的作业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学生之间有基础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方向以及思考方法都不相同。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应当布置富有层次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有能力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由于本章知识点比较繁杂,学生不容易掌握。针对基础不同的同学,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情况与ax2+bx+c=0 的根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教师可以就最基础的内容加以强调,布置重复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作业以及运用简单知识点就能解答的作业。让学生根据二次函数中,去解答各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这种分层次的布置,不同困难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课堂的脚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长期发展。
三、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基于这个目标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就显得很有必要。一方面来说,作业和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对作业中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直观,另一方面,在作业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更加自然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比如说当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他以80km/h 的平均速度用了6h 到达目的地。如果在他原路返回时,那汽车的速度与所需要的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这一个实际例子列出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方程。但也要注意在这个方程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函数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时候,由于函数的取值受到现实的影响,往往会存在着取值范围,当函数结果超脱取值范围时,则会出现与生活常识相不符合的现象。利用现实中常见的事物,给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再根据实际进行相应的运算。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作业作为初中数学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反思自己在哪方面上的知识点掌握薄弱。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阶段,一改传统的枯燥式文本作业。将作业融入生活实际,使作业富有色彩。同时合理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作业的作用。多种作业方法相结合,为共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而努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