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随之对大学生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可表现在:教师除了需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因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心理教学的兴趣,而且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对此,我国提出了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其中的教学方式。团体心理辅导在其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团体帮扶情景,而且能调动大学生对心理教育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针对该内容,本文首先将对团体心理辅导概念以及其应用的优势进行分析。其次,对团体辅导在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其应用优势
所谓团体心理辅导,其主要指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式的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团队的环境与氛围下,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与缓解。[1]借助团队的力量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学习分享情感,体验,重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最终改善自我的人际关系,形成全新的个人生活与行为态度。通过对比分析团体心理辅导与过去传统的心理教学模式我们可知,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更为明显。主要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团体心理辅导的趣味性以及新颖性较强。与过去传统的心里教学相比团体心理辅导不用限于过去的心理讲授。在团体心理辅导下,学生与教师之间是相平等的,而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做到相互信任,并主动参与各种趣味心理活动游戏,进而从中获取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与教育效果。[2]另一方面,能够做到连续且稳定的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大学生是其主要的辅导对象。在不同的班级团体交流活动中,该辅导方式能够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连续且稳定的团体心理辅导。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由上述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迫在眉睫,而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团体心理辅导在其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措施如下:1.提高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综合素质。[3]要想开展高校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就必须为高校吸纳大批优秀的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等,进而让这类成员成为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重要师资力量。站在辅导员的角度,学校需要将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人员培训列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学校除了需要定期安排辅导人员进行校外专题培训之外,还应积极鼓励辅导员参与各心理督导活动,进而全面掌握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技术。当然,也可积极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进而更好的完成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学校需要让班主任一起体验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班主任在观看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有机整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到的学生,进而通过与团体辅导教师的良好沟通,开展适宜的团体心理辅导教育。站在心理委员的角度,则需强化心理委员的日常培训,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
2.注重对有抑郁心理的学生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上,辅导人员必须重视对因学习困难或者是生活压力大而产生抑郁心理的学生辅导。具体可从三个层面进行。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大学生相互熟悉并了解对方,产生初步交往的意识与信任感。其次,大学生需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游戏活动,转变原有的认知与心理状态,并建立彼此彼此相互信任的友谊,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辅导员可让每个参与到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团体心理辅导,对网瘾较大的学生的辅导教育。在互联网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进入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该时代的到来虽然给我国诸多方面的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弊端。主要可表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难以抵挡网络的魅力,学生上网成瘾现象频频发生。基于此,要想彻底改善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不良心理,就必须注重团体心理辅导在其中的应用。具体应用上,首先需要对这些网瘾较大的学生宣布活动纪律,尽可能避免其与外界进行接触。其次,可通过角色剧的戏剧化表现形式,有效解决网瘾较大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还可通过敏感性训练,提高大学生的群体人际技能。其训练方式主要有自我指导训练以及理性情绪治疗等。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现代化社会大学教师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重点。通过上述对该内容的深入分析可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该时代的发展需求,甚至难以提高教育效率。对此为改善这一现象,我们随之提出了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知,其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