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七中学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相对于枯燥繁杂的说教形式,音乐教育的方式更容易被中学生接受。由此可见,学校是更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中学将教育重点放在了语数英等必考科目上,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探索,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固有化,因此,为提升中学生的精神道德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当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和德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素质,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音乐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提升欣赏、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由此可知,音乐教育是思政教育中的一份子。2.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旋律和节奏,即使一首轻音乐,仅靠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强弱,就能表现出人的情感,使人身临其境。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传统理论型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比拟的。中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经常处于一个压抑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但通过聆听优美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融入到美好曼妙的音乐世界里,放松身心,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3.音乐教育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音乐智能理论”就是人的其中一种智能。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的实践活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不被固有思维禁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作用不可小觑。二、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1.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各个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方式也较为单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枯燥的,不仅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同时孩子也无法在音乐中释放自我。因此,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课本上的必学曲目外,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歌曲,。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些励志的流行歌曲,一方面流行歌曲传唱度较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流行歌曲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也会有所提升。将各种音乐融会贯通,能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打造优质师资,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传授乐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目前,许多地区的学校对于中学音乐教育的工作重视度并不高,导致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这样应付式的教育不仅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应灵活变通自身教学理念,不断的提升自己,关注时事新闻媒体,多与学生互动沟通,在不断的提高自我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思政教育,将音乐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提炼精髓并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要摆脱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用更人性化的教育模式来教导学生,关爱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刻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态,将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思想状态上引导。学校方面也要对师资建设加以重视,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考核,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也要严加关注。3.丰富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音乐的学习无疑是学生放松的最佳课程,因此,平时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除了选曲部分,也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各组分享自己喜爱的歌曲或是乐器,平时也可以准备一些乐器供学生认识欣赏并给讲解历史由来及用法等,而不是仅仅通过课本的图片观赏。如此一来,学生能更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深刻感受音乐的所带来的魅力,与创作者一同遨游在艺术的海洋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将思政教育顺利进行。三、结语
音乐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的时候,思想境界也在不断的提升,思想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加显著。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良健康的教育课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