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日兴镇小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积极情感可使人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融入恰当的情感教育,必将会使学生更多、更深地理解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比较肤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文中具体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图像播放,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1]。二、品析文本,体味情感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深层次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品赏词句教学时,要抓住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意蕴,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2]。三、感情朗读,引领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字词句”的图解,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的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大草原。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四、拓展阅读,加深体验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要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