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翠桥学校
?
物理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张丽华
承德市翠桥学校
创新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多渠道地开发、启迪学生,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而开放物理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营造良好的师生心态,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有计划地由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由学生提出问题。教会学生创造思维的方式。分层设题,促进创新意识,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想学”、“活学”、“会学”提高教学效果,将素质教育真正引进课堂。
实验;开放;探究;创新
创新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它并不是少数学生所独有的能力,而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等待挖掘的内在潜力。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契机,去设创氛围,多范围、多渠道地开发、启迪学生,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笔者通过尝试认为:从每一堂物理课入手,大胆地改变教学观念,更新课堂管理,创新课堂结构,采用课堂“开放”的办法,让学生在自我中去获得知识,去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心态
课堂里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抛弃课堂上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即让师生定位在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上。这样,师生间的讨论才可能互相结合,互相启发补充。再依靠老师的指导,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二、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
物理情境创造的好坏,关键在于刺激情境到问题解决得过程。一堂物理课往往有多个实验、多个知识点,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行讨论,总结观察结果,归纳实验结论,然后自己精学本节知识点,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可用比赛、奖励等办法刺激学生的创造性:“看谁学得快?做得好?看谁总结的更全面,提出的设想更多?”以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三、有计划地由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由学生提出问题
开始教师要努力诱导学生开口,先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引导学生反复深入思考,不仅从常规、常式中去生疑,还从特殊、变式中生疑。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先让学生观察,在教师提出目的后,一些同学陆续提问:(1)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3)为什么会出现三个不同的结果?(4)这里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些某某方面的推论和设想?接着,教师把这些问题作为思考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多数学生能通过比较认识到,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的缘故。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要是表面绝对光滑会出现什么结果?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就使各类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索,经进一步分析后得出正确规律。四、让学生知道创造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矛盾法、综合法、求异法、逆推法、联想法,发散思维法等。比如: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在不同介质中就不是直线传播吗?(矛盾法);物体悬浮,则F浮=G物,而F浮=G物物体一定悬浮吗?(逆推法);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受平衡力的运动状态推出,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影响的(综合法)。五、分层设题,促进创新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及教材的基本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自己设计出练习题目,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但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一般可分三层: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只设计基础题型;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设计理解题型;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设计应用题型。这种分层不能表露,只能教师内心把握,否则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多数同学只能设计出一种类型的题目,难以达到创新的境界,我就启发他们:“电路有几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在两种连接方式中,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它们能不能渗透本节内容呢?面对这种诱导,许多同学茅塞顿开,终于设计出了较新颖的题目,这是他们已不自觉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促进了它们的创新意识。六、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习题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典型题,要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知识,开拓思维空间;有些题,更换条件,限制解题的方法和要求;有些题目,还要打破常规,用一些非常规方法解题,如利用浮力知识中的二次称重法测物体密度。以一石块为例:用弹簧秤、细线,在空气中称得石块重为G1,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称得重为G2,则F浮=G1-G2,结合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F浮=ρ水gV排,得G1-G2=ρ水gV排,则V物=V排=G1-G2/ρ水g,又因为m=G1/g,所以得到ρ石=m石/V=(G1/G1-G2)ρ水,这就把物体密度与浮力知识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七、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做试验,许多演示实验可以改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会实验的趣味性,并从中发现问题。有时还要教会学生用身边易找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实验等。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战场的开放程度,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性体现的程度决定了学生自我潜力的挖掘深度。“开放性”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勇于进取,大胆创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