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德育工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9392
苏少秋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第五小学

  ?

  如何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德育工作

  苏少秋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第五小学

  小学六年级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小升初考试,压力比较大,在这一阶段,如何加强和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广大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及其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措施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文化知识欠缺,心理不够成熟,尤其是面临小升初压力、挫折等问题,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引起一系列德育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开展德育中,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做好心理疏导,是积极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特殊的心理

  小学六年级学生年龄大致为12~13岁,开始步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自以为已经成熟,渴望自由和成人的尊重,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感性经验的支持,还不成熟,很容易固执和偏激,思想绝对化,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等。对交往对象和朋友往往以地位对等、情趣相投来决定。甚至个别学生对某个特定的异性产生思慕。因为青春期的学生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比较欠缺,早恋现象较多。

  (二)德育方法简单粗暴,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智力教育,忽视德育,甚至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工作者。而一些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能适应时代完善的要求,认为德育就是“讲大道理”,甚至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的影响,过于强调自己的话语权。有的教师明确表示:我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必须按着我的想法来,有意见,以后再指出。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是敦敦教导,而是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完全无视德育主体的存在。简单粗暴的德育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道德认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个别教育工作者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工作责任心,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平,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热情,这些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德育。

三、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养

  小学六年级学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迷茫、焦虑、叛逆等心理问题突出。要顺利的开展德育工作,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争取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关心、生活上体贴;遇事冷静,注意冷处理或换位思考,不能一时冲动迁怒于学生,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非常渴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理解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与学生沟通,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发挥集体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集体的作用是无穷的,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然带动班级其他的学生共同努力。而班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建设的桥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喜欢的活动很少,年复一年的班队课,让学生提不起丝毫兴趣,班队课名存实亡,针对这一情况,我每接一个新班级,都会推出自己特色、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

  例如,开展班级板报活动,可以让有绘画特长、爱好书法、喜欢写作的学生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一展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参与设计班规、班歌、班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尤其是对一些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重新找回自信,点燃学习的热枕,从而实现差生到优秀学生的转化。

  (三)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爱学生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反馈给家长,更需要从家长那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表现,只有教师和家长双方充分的沟通、交流,才能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便“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因此,要加强家校联系,驾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桥梁。班主任不仅要积极的同家长联系,进行家访、开家长会等,更需要建立轻松有效的沟通机制。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家长群,定期组织家长开展联谊会,互相交流教育经验、探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开展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多管齐下,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教育者的自身修养,树立榜样的作用,走进学生的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1]梁凤莉.德育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发展.2010,(01).

  [2]胡晓燕.在亲历中体验,在快乐中成长[J].科技资讯.201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