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围场县教育局教研室
?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开展阅读课教学
杜春跃
河北省围场县教育局教研室
阅读是什么?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阅读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伴随一个人的终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担负起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一堂课的成败,导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导得好能诱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例如用一段音乐,一张图片,一个故事等形式导入。故事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课文中来,图片直观形象,而音乐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更能渲染气氛,更能感染学生,激发阅读的兴趣。
2.注重各种“读”,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了兴趣,可以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把“厌读”变为“愿读”,变“苦”读为“乐”读,把“浅”读变为“深”读。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用各种“读”来引导学生读书,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例如问读、赛读、范读、品读、赏读、分角色读,还有初读、精读、诵读等等。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地提高了。3、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书,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精读文本参与到各种“读”中,各种语言实践中,让学生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情、读中悟理、读中悟其深刻的内涵,实现由“感”到“悟”。例如我在进行《黄河颂》一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播放《黄河颂》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教学重在朗读,安排学生齐读、领读、个别读、教师范读等。我在范读这一课文时,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抒情委婉,特别注重了重点词语的“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越读越激昂。把孕育了五千年古国文化,哺育了中华儿女的黄河伟大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人荡气回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豪情。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出学生那种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使学生热血沸腾,唤发出壮怀激越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而通过这样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学生悟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黄河儿女——中华儿女的伟大坚强这个内涵。这堂课,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所谈到的阅读教学时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桥的这边站着读者,桥的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像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文的表面文字,而是要通过课文作品的语言全面的审视和把握课文的显性意义,感悟文章的内在意蕴内涵,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阅读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摒弃师道尊严,呈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走下讲台,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尊重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不随便否定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一些学习内容上只提要求,不讲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强迫所有学生按“统一”方法学习,而是让学生用自己以为最佳的方法方式学习,而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领”方式。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由于是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阅读课文,因此,他们学习变得主动、轻松、快乐,把学习当做了一种享受,也让课堂焕发了盎然生机。一些新颖,多变的学习方式也是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1)小组合作:可同桌或前后桌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里阅读,探讨问题。以小组形式学习,发挥了群体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个体学习。(2)自由组合小组: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作伙伴,这样,学生很高兴地选择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时显得轻松、愉快。(3)学生当“老师”,老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实践,组织一堂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这一切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展示学生的个性。
三、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集合起来
1.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广泛阅读课外书的意义。他们可以从阅读中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辨是非、丰富自己的人生,有助于完善自我,成为知识丰富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能自主、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书目,这课外读物要考虑到它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指导。克服学生在阅读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计划要细致。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养成习惯。
3.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阅读时要求边读边圈点。还要养成摘录,写读后感的习惯。还要教会学生速读的本领。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还教会学生做自制卡片,以便于查阅。还定期召开学生课外阅读研讨会,让学生谈读书的感悟和收获。这样把学生阅读时的随意性和消遣性提升到有品位性、研究性、积累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在课外阅读时学到知识,积累知识,充实到课内阅读中。解决在课内阅读时遇到的难题。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