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8138
邓浩河南省淮阳中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邓浩
河南省淮阳中学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美术课程的主要育人功能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高度重视,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是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美术鉴赏;教师;学生

一、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美术鉴赏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才是美术鉴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鉴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感知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并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审美欣赏的继发性功能。正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类似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也是其他学科的继发性功能。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美术鉴赏课的地位还未提到应有的高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首先体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不重视。学生的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主科的分数压力大,每个学生都努力备战高考,没有空余时间来顾及美术鉴赏课程,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解难题,背答案上,无法抽身于美术鉴赏课之中。加之高中生美术鉴赏的能力和基础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各不相同,对美术鉴赏的理解不能统一,导致课程难以开展。由于高中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美术学科不纳入高考,所以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师的业绩和学校的效益都不能与其它学科的教师同等,所以学校在进行组织教学过程中,通常将美术课的内容和时间进行压缩。家长的不重视是由于美术科目不参加高考,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都要以高考为重,他们认为美术教育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并无多大用处,可有可无。但是美术鉴赏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美术鉴赏,不如多背几个单词,多解几道难题或者多锻炼身体,保持头脑清醒。

  2.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素质不高。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有广泛的美学理论和强大的文化内涵作支撑,需要教师的美学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和教育技能的牢固,能够有效地把美术理论和美术鉴赏课紧密地结合起来,带动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什么是美,推动了美术鉴赏教学的发展。然而高中阶段,由于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对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许多美术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过着能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没有把美术课的推进和发展提上日程,阻碍了高中阶段美术鉴赏课的发展。

  3.美术鉴赏课教学手段落后。

  美术其实是一门注重体验、实践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将体验、鉴赏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是一门思维活跃、教学容量大、视野开阔的课程。然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是采用讲授法,给学生们传达的一般都是美学的理论知识,且多媒体、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也比较少,教学手段少。美术鉴赏的课程内容乏味枯燥、作品不够经典,鉴赏内容单一。教师上课不能将体验与鉴赏进行有效地结合,学生就难以理解。

三、高中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1.让学生学会观赏。

  美术鉴赏首先要有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选择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应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从外部因素方面隔绝对学生有转移注意力作用的物质。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学会观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作品,期间不提问。教师不要让学生产生“观赏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错觉,不要让学生有压力,这样学生才可能进行纯视觉的艺术欣赏。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让视觉与心灵更紧密地交流。

  2.让学生亲身体验。

  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都倾注了内心的情感。对美术的鉴赏需要心灵的感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找到艺术的思想源泉,才能体会到作品的含义。教师可以举办一次画展,安排学生寻找相关的素材,组织学生作画,最后把大家的成果拿出来欣赏和讨论。学生在欣赏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分享作画的技巧,可以提出所遇到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好的方法或者提出改进的意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让学生对美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让学生上课。

  在美术鉴赏教学阶段的中期,教师可以将上课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自己的课程,充分调动每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分配任务,搜集相关的艺术作品,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做好讲课的准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各个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在课堂上统一起来。这样的方法与只有教师单独授课的方式相比,更有灵活性,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当然,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观的同时,应当适时地做出一些指导,如提醒学生色彩选择的差异性和与美术相关的一些常识等。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随时提出一些问题,可以加入学生的探讨,和大家一起学习,这样可以真正体现出师生的互动关系。最后,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指出学生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优秀的表现做出肯定。

  [1]许红梅.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5).

  [2]朱佳琳.情景创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