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韩立芳
河北省馆陶县马头中学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对你的作文课堂充满期待,要抓好激趣导入环节,借助谈话、创设情境,诱发兴趣,通过加强过程性管理,潜心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精心铸就趣味课堂世界,授之以渔,教给方法,做到教得像学生一样,加强习作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写作兴趣,要善于激励,保护学生的兴趣,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通过加强交流,切磋技艺,协作提高,要完善评价体系,以评促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文课教学;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习作的灵感正产生于生活本身。学生对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自然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习作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促使学生自然地记忆,自由地联想,灵敏地思维,流畅地表达,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而且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一、使学生对你的作文课堂充满期待
“当学生厌恶你的课堂时,你的工作在开始的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对作文课充满期待。这样,当学生盼望的老师姗姗来迟出现于作文课堂上时,学生的一颗久违的心会一下子变得兴致高涨。二、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万事开头难,要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首先要抓好作文课导入这一环节。1.借助谈话,引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要善于积极地和学生在亲切的交谈中恰当切入作文主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参与热情,及时建立习作和生活阅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有真情实感地进行表达。
2.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情境,诱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学生一吐为快,从而真正使习作本身成为抒写心中情感的得力工具。
三、加强过程性管理,培养对习作的兴趣
1.潜心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精心铸就趣味作文课堂。“亲其师则信其道”。笔者认为,在作文课堂上,教师的人格魅力应着力体现在其对于作文的浓厚兴趣、厚重素养、以及对学生耐心地循循善诱诸方面。
教师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至关重要。一个素不喜欢写作的老师怎能培养出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呢?有道是:“近朱者赤”,一个挚爱写作、学有所养的老师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习作兴趣导引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挥其万能“加油机”的重要作用,使有效的引导成为学生兴趣激发的不竭动力。
当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诱导,并善于和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文课会使学生赏心悦目。
教师的讲解还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教师要努力像演员说相声、表演小品一样相机进行点拨、诱导,精心铸就妙趣横生的作文课堂,使教学本身成为吸引学生的快乐所在。
2.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学问”。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志感等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这样,学生就不会将作文视为负担了,他们会感到写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才能喜欢上写作。
3.教得像学生一样。
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做到和学生共同呼吸,和学生进行融洽的沟通、协作,从而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4.加强习作训练,在实践中培写作兴趣。
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妥善引导学生加强习作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5.善于激励,保护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习作的成功时,教师千万要不吝表扬,有时,一个微笑,一片掌声等都将给学生带来快乐,适时通过这样的激励会使学生的荣誉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从而保护学生的兴趣。
6.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遴选佳作,创造条件让作者当堂发表,并引导适时评议,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作文课成为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作文课自然清新活泼,为学生所欢迎。
7.加强交流,切磋技艺,协作提高。
动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活跃思维,启迪智慧,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中互相切磋,在互动中共同提高,这样的作文课为学生所喜欢。
8.完善评价体系,以评促写,进一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什么样的作文可称的上是佳作呢?笔者认为,这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标准应有所不同。同学甲在原来水平较差,但若写出来了一篇对其来说有很大进步的作文,我们就可以将其评为佳作。同时,一篇作文,由于评价者不同,评价标准不同,其评价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通过组织自评、互评有机结合的评价手段,使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获得充分尊重、肯定、以致推崇,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培养兴趣,积蓄力量。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结合实际,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