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阅读教学中的品读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8771
黄新宇河北省固安县第二中学

  阅读教学中的品读艺术

  黄新宇
河北省固安县第二中学

  品读,是指导学生对课文感读解读达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品味欣赏和评价。品读,是阅读过程的最高层次;品读阶段是阅读教学过程的深化和提高阶段。读者不但说出它的好,还能说出为什么好,作出恰当评价;犹如采矿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从中磨练眼光,陶冶性情,获得美的享受,提高鉴赏能力。

  品读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虽然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涉及面相当宽泛,但从中学阅读教学目标及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际,主要品读课文的立意美、结构美、技法美和语言美。

一、立意美

一篇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看立意。古人说:“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还把“意”和“辞”比喻是军中统帅和士兵之间的关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因而要求作文做到“意在笔先”,以“意”统帅全文。品读课文时,要抓住文章的“意”进行品味。品出“意新”,“命意新奇,别开生面”,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品出“意深”,穷究物情,洞察幽微,做到意深旨远。品出“意精”,立意集中,明确显豁,一线贯穿,防止“意多乱文”。

二、结构美

古人强调作文“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讲究结构布局。开头是“凤头”,小巧玲珑,叫人一见钟情,中间部分是为“猪肚”,写得饱满、厚实,而且行文要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写长篇应“大开大合”,即使是短篇也要“尺水兴波”,“文如看山不喜平”;结尾部分是为“豹尾”,写的色彩斑斓,雄劲有力,“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品读课文的结构模式。

三、技法美

文章为了鲜明的表现中心意思,吸引读者阅读,常常惨淡经营运用多种写作技能技巧、表现方法来写人、叙事、状物、言情等,达到作者预期的目地。品读写作技法既能赏析作者的神奇之笔,获得美的享受,又为学生学习写作技能技巧提供了参考。语文课,说到底是教会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课。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技能技巧,无非两条:一要正确,二要熟练。课文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在写作技法上提供了怎么写的榜样。因此,在写作技法上必须品读其美,学习其长,练之为用。

  写作技法有不同分类,结合中学阅读教学实际,主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方法:

  叙述,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所叙之事要新,事中要“寓理”“寓情”。

  描写。既要“逼真”,又要“传神”,“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外貌行动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绘景,逼真如画,另一方面要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说明,明确简洁,叫人看懂知其意。

  议论,摆事实讲道理。

  抒情,写诗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叙事寓、,写景抒情、绘物言情等,写出真景物、感情。

四、语言美

品读课文的语言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阅读教学离开了语言的品读就一事无成。文章的多种美,如立意美、技法美、情思美、神韵美等都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语言才是根本。因此,我国古代的优良的写作传统就是锤炼的语言。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写诗炼句“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他对“推敲”二字的斟酌至今传为佳话。反复锤炼,尽善尽美。在语言上精益求精,是要用最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精确,丰满的思想内容。品读课文的语言,既要学习课文运用语言的机能技巧,又要学习前人锤炼语言的严肃认真的精神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品读语言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从中学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则重点指导学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准确、优美而富有表现力。

  可见读书一定要品味,才能读出味道来。对课文要真切地了解,仔细地玩味,熟练地记诵,提高阅读效果,发挥阅读教学的增值作用,品出其中的意味、情味、韵味、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竟至而欲罢不能,阅读教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