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王巧玲
河北省无极县实验学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研究与实践情境教学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精彩。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质量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营造师生平等的情境教学气氛
师生平等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我们这样设想,专制而高压的课堂气氛能否真正适合于情境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实现了师生平等,才能促使师生间更加情投意合,也就能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追求进步。比如,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学校就分配给思想品德学科一个办橱窗板报的任务,但是我带的是初一新生,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当班级中的思想品德课外小组得到了任务之后,就有学生来向我求救:老师,学校让我们出橱窗板报,主题是宣传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您能帮助我们。昕到这话后,我立即计上心来:帮当然可以帮,但我只能在你们搞好以后加以指导,别的就无能为力了。其后,学生们就各自行动了起来,我全程都没有插手他们的工作,但一直在暗中观察。几天后,他们完成了任务之后兴致勃勃地来请我指导。我看了之后觉得虽然内容尚不够充实,色调也存在诸多不足,但毕竟是他们亲手制作而成的,因此,我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假如下次某某地方进行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几次指导之后,橱窗板报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而师生之间的平等所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办板报的成功,更是展示出了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和自主意识。二、构建情境教学的有效方式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前导人、课中讲解、课后练习。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讲述本人对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1.课前。
用好学生资源。时代瞬息万变,思想品德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肯定不能脱离时事。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时事,又要让学生迅速回到课本知识点,“形散而神不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学生资源所提供的情境。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置“课前三分钟”便可一举两得。“课前j分钟”是这样操作的:学生按学号轮流开讲,提前一周让学生白行准备,内容是时政热点,重点是学生对这一时政热点的评论,要求评论尽可能切中知识点。也就是让学生提供情境,并指导学生学会用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而教师大可实行“拿来主义”。
2.课中。
用尽课件资料,为了让学生学到并学好知识,课中的情境教学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教师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一个个不同的情景,这样容易导致情景过多过乱。因此,在教学当中,将资料用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例如,在讲“财产留给谁”这一部分时,教材第一目提供了晓军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更连贯地掌握知识,把第二目和第三目的内容以晓军为主人公进行编排,共提供了五集的情景剧场。学生随剧情的跌宕而兴味盎然,还积极思考问题,效果非常好。
3.课后。
用透练习材料。课后练习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考查知识点,一种是考查对知识点的运用。前一种缺乏灵活性,因此用后一种的居多。要考查知识点的运用,提供材料必不可少,而提供材料的过程就是给学生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情境,这是教学过程的后续内容,能强化所学知识,也较为重要。所以教师要精选情境,用透练习材料。例如,在讲完“财产属于谁”这一部分后,为了让学生懂得财产的归类、什么情况下属个人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材料:张先生的一天(略)。问题:①在这一天中,张先生接触的财物中,哪些属于其合法财产?哪些不是?为什么?②他对自己的这些合法财产都行使了哪些权利?
三、情境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设置的情境应尽量是正面的。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心理和思想上还很不成熟,是非观不明,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如果设置的情境是部分学生身上常发生的一些反面的东西,这样就可能被部分学生看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导致他们对教学过程进行抵制。这样会激化师生问的矛盾,最终将导致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尽量设置正面情境,做到有的放矢。但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加强教育。
2.情境教学不能走过场搞形式。
情境的创设、探究应贯穿于情境教学的全过程,情境展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情境的展现、活动过程的组织、知识的衔接等环环相扣、相互协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导致情境教学流于形式,这样就难以实现过程的探究,也难于完成结果的认知。
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在情感交流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目标。
[1]韩宏伟.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初探[J].学周刊a版,2013,(4):102.
[2]杨仲华.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浅议[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6):3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