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议论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牛志伟
河北省固安县渠沟乡中学
本文就议论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议论,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运用议论法;选题;引导;总结归纳
议论法在语文阅读训练中应该受到重视,因为现代教学论非常重视信息的多向交流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议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可以多方面接受信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英国哲学家摩根就特别重视议论的方法,他说:“讨论锋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锋利。”由此看来,阅读训练中恰当的运用议论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积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课堂上运用议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应该是有组织的,课堂上的议论本着方便易行的原则方式一般有:同桌同学议论,学习小组议论,全班同学议论等。究竞采取哪种方式,这要看训练的目的和问题的大小、轻重,难易来决定。其实,全班同学议论这种方式,是多数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读书,思考,小组讨论后,让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就是全班学议论的方式。这样,信息在全班范围内得到交流,达到认识不断深化,逐渐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议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题得当,激发学生兴趣
要议论的题目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相关知识基础的。如果是过于浅显的,有问题明摆着答案的,也好理解,偏让学生议论一番。学生当然不会产生兴趣,这样的议论是没有价值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过于深奥或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学生自然议论不起来,这两种原因造成议论冷场,议论法教学不成功。因此,在组织学生议论时,提出的问题应避免盲目性,防止过深过浅,这就需要在备课时下功夫,做到吃透学生、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在讲《变色龙》一课总结全文时,为了引导学生对主题的再认识,提出这样一个不深不浅的问题,课文最后,警官裹紧大衣走了,在场的群众“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起来”。那群人笑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独具匠心。提出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了然于心之时,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知识做基础;而且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易发现但涉及对全文内容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样极易调动学生产生探讨的兴趣,所以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处于愤悱之中,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的思维品质受到了一次良好的训练,阅读能力得到一次有效培养。
二、抓住时机,及时引导
课堂上的议论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认识不同、观点各异,各抒已见,争论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办?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抓住要点与时机,及时引导,把学生的知识统一起来,这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机智。除此之外,课堂上的议论有时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浮浅的或不准确的,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更需要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底。如训练学生编写情节提纲时,以《狼》一文为例,编写了两个情节提纲:一是遇狼——喂狼——避狼——劈狼;二是跟踪——穷追——威逼——被劈,然后让学生议论这两个情节提纲哪一个好。要分辨,就要思考,要思考就要研究课文,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认为第一种好,有的小组认为第二种好,作.为教师应马上意识到,学生之所以意见不统一,关鍵在于考虑问题的角度没选准,于是引导说:你们看两个提纲是以誰为主角的?一句话,学生茅塞顿开,前一个狼是主角,后一个屠夫是主角。趁热打铁,进一步追问:两个提纲是不是有最好的?学生们经过简短的讨论,统一了认识,得出正确答案,第二个提纲好,因为本文的题目就是《狼》,当然狼是主角。
面对学生的水平,运用议论这个教学手段,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及议论过程中的引导是恰到好处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到位,逐步深化答案,随之驱于完美,因此,组织学生议论,教师的及时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总结归纳
当学生议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议论中看法有分歧,教师要及时引导,议论中认识有时浮浅,教师要善于引导。此外,更需要教师精于归纳总结,如《死海不死》一课,让学生议论趣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时,学生意见非常多,很零散,意思相同,表述不一,而且不全面,如果继续讨论,时间上不允许,这时,当机立断,抓住要点概括四点:(1)题目包括一对矛盾词语,引人入胜;(2)行文中多处设疑,引人思考,激发好奇心;(3)引用传说,故事,饶有兴趣;(4)表达生动,可读性强。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议论中零散、表述不一和意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简明扼要,便于理解记忆,遇到以上情形时,如果没有教师的精辟评价、归纳总结,议论的结果绝不可能达成共识。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在运用议论这个教学手段时,要注意选题得当,及时引导,归纳总结,只有这样,议论这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