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0105
唐满燕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唐满燕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学校

  要想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就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心理需求入手,宽松学生的空间,活跃课堂的气氛,创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处在最活跃状态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下面我以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实施的。

一、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阅读片断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为指挥捧,不应以教师的全面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果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课堂上一潭死水,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会抑制学生张扬个性。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小主人。这种自由选择的空间才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体现。

  如:我们在上《丰碑》这一课时,就采取了这种学习方式:首先让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征求学生的选择,你们喜欢学习哪些段落请提出来,但教师只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片断学习,说出你们的理由是什么?老师的导语一下击活了课堂的气氛。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挑选第七自然段的同学是这样来评价的:“军需处长的形象描写细致,逼真,给人印象太深,特别是‘镇定、安详’这两个词用得准确,写出了军需处长那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宁愿自己冻死也不肯留下一件棉衣的高贵品质,他的精神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值得我们学习。”喜欢学习描写将军片断的同学又是这样表达的:“将军神态的变化描写丰富,感情浓烈,喜、怒、哀、乐洋溢在字里行间,使人读了之后,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是一位关心、爱护战士的好领导。他的感情分明,当他听到有人冻死时,‘脸上严峻’、‘嘴角抽动’、‘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当他又得知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是那么深情地为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此时的将军又是多么令人敬佩”。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确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敏锐性,广阔的学习空间确实有利益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的活力。当今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质疑并不是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而是所提的问题要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在指导学生质疑之前,我们告诉学生的方法是从课题、从关键词、从重点句、从中心句、从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方面入手,待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学会质疑。

  如: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课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又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纵观全文,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正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吗?又如《田忌赛马》这一课,有个学生是这样质疑的:”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是不是随便调换一下出场顺序都能取胜呢?这一创造性的质疑使课堂掀起了一高潮,全班同学立刻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还不断地动手摆弄起来。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孙膑是在观察分析田、齐双方的实际情况下运用了统筹法,科学地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结果,而并不是随便调换一下就可以取之胜利。

三、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

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发散思维。它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束缚学生思维的方面。

  如回答问题,《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尊敬和爱戴。如果学生写“人们是多么想看到周总理”就不行了,认为回答不全面,没有突出中心,像这样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应试教育标准化统一答案的确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想推动课程的变革,就应提倡学生的标新立异,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维。

四、大胆开放语文课堂教学

开放语文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为教学服务,能构成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能打破陈旧的、墨守成规的生硬课堂,到广阔的空间去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广阔的延伸。

  如在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提出:“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有脚,还会爬呢?”这个问题我们没有急于给学生解答,还是把学生带到实地去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像蜗牛触角一般的六、七根细茎,然后再告诉学生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然后再去观察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变成了小圆片的东西,让学生注意原来细丝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弯曲的茎就是把爬山虎的叶往上拉一把,这样它就贴在墙上了。安排了实地观察、讲课不仅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还推动了课堂的教学改革。因此,我们的教学始终要注意创设宽容、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得到落实,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安全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迸发出更为强烈的创新思维火花。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课题的探索谈了几点肤浅的看法,以及一些基本的做法,至于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还有待于我们去深究。因为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强调个性,更重视潜然开放和创新能力,国际教育界已把二十一世纪列为“创新教育世纪”。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义不容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