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本思想
王春艳
河北省固安县第一中学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的最基本途径和基础性环节。而要是小组有效合作,合理分工是前提,掌握方法和技巧是关键,快乐体验是保障。低重心,重向导,不求好看但求有用,重视合作中的行为习惯培养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生本课堂;中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的最基本途径和基础性环节。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实现资源与智慧共享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中学数学“生本”课堂中,每天的学习任务必须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安排在独立研究后,班级汇报交流前。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间互帮互学,以优帮差,以差促优。下面,谈谈我在中学数学“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最终体现的是“生本思想”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最初的尝试阶段我发现一堂数学课上,当我自信满满的参加到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即使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也是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感觉很茫然,如何真正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不让新教法流于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想办法让学生进行真合作才是生本思想的真正体现
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更重要的是导学案内容的设置、小组评价机制的制定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通过成果展示、过程、感受交流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合作学习。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对合作学习有重大意义。通过评价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合作。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怕说不好被别人讥笑、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于是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则更能体现生本思想,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在内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教师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成就。二、利用“学案导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关键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是合作学习有成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1.“导思”——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完善思维。
案例三: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尝试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在欣赏回味整体把握、大胆创新所带来的“数学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成就感。
2.“导疑解难、精讲点拨”。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示规律性。这也就是说,利用学案并不是就一味不要教师的讲解了,关键在于讲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这种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是由生本思想确定的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 “万金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这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