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归来再话有效教学
孙希山
山东省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小学
近日,我在全县优质课评选的舞台上,执教了小学品德课程四年级下册《对诱惑说“不”》课例。精彩的课堂教学博得与会教师的阵阵喝彩,在获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我在反思:这次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的历练到底带给了我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一、落实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是教学设计的纲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刚刚拿到《对诱惑说“不”》这一课题时,我将“诱惑的危害”定位为教学目标之一,试讲后感觉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于是我重新捧起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才发现目标的定位存在偏颇,因为“诱惑的危害”是上一个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在重新审视课标后,我将目标定位为:知道我们身边的诱惑,我们要予以抵制;使学生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品质,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一是身边诱惑有哪些;二是拒绝诱惑有方法;三是拒绝诱惑我能行。课堂上,我利用寻找身边的诱惑,让学生知道真正诱惑我们的不是烟酒、毒品、邪教等,而是电子游戏、电视、廉价食品等诱惑;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了拒绝诱惑的好方法;最后在情景再现中,指导学生形成抵制不良诱惑的行为习惯。我的课堂上,没有过多的激情渲染,但学生的道德情感却在升华;没有热热闹闹的教学场景,但学生的道德行为得以唤醒,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吗?
二、回归生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生活化”是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孩子是现实生活中发展的人,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来进行,只有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乐于接受。品德教育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根基,它只能成为没有具体内容的说教,而孩子们是不会在这些说教中领悟到道德实质的。初次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在想,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到底哪些东西是他们最直接的诱惑,为此,我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全体学生162人,调查的内容是:对你最大的诱惑有哪些。统计结果告诉我,廉价小食品的诱惑人数最多,占到120多人,其次是电子游戏和电视的诱惑,而吸烟、毒品等诱惑的人数为0。教学时,我依据问卷的内容展开教学,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视频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加深了对身边不良诱惑危害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自觉抵制诱惑的良好品质。“品德从生活中来。”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走近生活,学会生活。打造有效课堂必须让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体验感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的发展。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讲授和知识学习,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和“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验学习。通过学生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身感悟,使学生在参加丰富、积极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为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我采取了“现场采访”这一教学手段,课堂上,学生离开座位来到听课教师中间,真正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得。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内化的道德情感。
四、关注生成,为有效教学锦上添花
在课堂上生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请看这一教学细节:师:播放《远离垃圾食品》教学视频。视频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诱惑?
生:垃圾食品的诱惑。
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诱惑的?
生:要远离垃圾食品。
生:坚决抵制垃圾食品。
生:我们不应该欠账买垃圾食品。
师:什么是欠账买垃圾食品啊?你能说的具体点吗?
生:有的同学,身上不带钱时,就到小卖部先买东西,那位阿姨会先记上他的名字,等他有钱了再来还钱?
师:奥,是这样的啊,那么同学们说这种欠账消费对不对呢?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假若你今天没带钱,而此时你急需要买一盒水彩笔,你会怎么办呢?
生:一开始默默无语,最后一学生吞吞吐吐的说,那只好先欠着小卖部阿姨的啦。
师:同学们,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欠账消费,如果是买我们生活急需的用品,而身边又没有钱,可以先欠账,但要及时的还账。如果是欠账买游戏玩具或一些垃圾食品,这是不可取的。
生成的这一教学细节,我既欣喜又感动,因为对这一细节的处理,我觉得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赊账消费”是一种学生现实生活的写照,让学生辩证的看待赊账消费,是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了的真正意义的生活,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不断回味这次上课历程,这是一个从解读课标、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到研究教学的逐步渗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优质课奖项的证书,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在自我建构——自我否定——重新建构的历程中,把握了品德课程的教学规律,内化吸收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坚信,只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就会更加高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