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画与中国动画对比
蒋海岭
河南省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世纪90年代,新的动画技术的诞生和风格不同的制作理念使得动画电影市场异彩纷呈。伴随电脑全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商业电影的主流中必不可少的出现动画电影的身影,而且近年来它们总能高居年度票房榜前列,此外,大人同孩子一样,更加被这种色彩多样、自由的电影表现形式而吸引。
好莱坞;中国动画;题材;技术;想象力
好莱坞篇
自1927年有声电影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类似的革命就迅速出现在好莱坞的动画领域:米老鼠开始伴随音乐出现在大屏幕,好莱坞迎来动画电影的黄金期,迪斯尼动画也进入黄金期。在随后将近八十年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发展史中,美国动画长片在主题选材和迎合观众口味方面不断作出努力,诞生了诸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等众多经典的动画形象。20世纪90年代,新的动画技术的诞生和风格不同的制作理念使得动画电影市场异彩纷呈。伴随电脑全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商业电影的主流中必不可少的出现动画电影的身影,而且近年来它们总能高居年度票房榜前列,此外,大人同孩子一样,更加被这种色彩多样、自由的电影表现形式而吸引。题材:从儿童走向成人
好莱坞的动画片,其实也经历过黑暗时期。由于动画片一早被人定性为“儿童欣赏的节目”,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制作成本的不断提高,好莱坞动画片的产量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这现象一直延续到近年。不过,最近几年来,在以《怪物史莱克》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的带领下,好莱坞动画片渐渐突破了以往定位于儿童的限制,一步步走向成人化。实际上,动画市场应该是一个非常广的市场,观众群纵向包含各个年龄阶段,横向包括各种生活状态、社会背景的人。像 《花木兰》、《狮子王》、《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这些动画片,都是针对成人制作,这样的动画片,每每都能创造票房奇迹。转个弯就能明白,从孩子们的兜里掏不出那么多钱:孩子看戏,父母买单并且作陪,才是最好的销售思路。
技术:从2D走向3D
除了题材的变迁,好莱坞的动画片在技术上也在不断发展。自1994年迪斯尼的《狮子王》创下2D动画的一个新高峰之后,好莱坞的传统动画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逐步走向没落,动画片的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绘走向完全的电脑制作。1995年,《玩具总动员》的诞生,标志着电脑技术正式成为好莱坞长片制作的中流砥柱。全球票房超过3亿美元的《玩具总动员》,突破了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限制,在音乐和制作方面也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并得到了奥斯卡成就奖的肯定。在电脑技术的支持下,迪斯尼公司一接连推出的 《玩具总动员2》、《海底总动员》、《怪物公司》、《超人特工队》、《汽车总动员》等一系列动画片,都取得了靓丽的票房成绩。与此同时,梦工厂、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等公司的动画片也在此期间异军突起,《怪物史莱克》、《冰河世纪》这种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的出现,让观众看到,动画片再也不是好莱坞电影中的陪衬角色。
中国篇
回头看看,中国的动画片精品其实也有不少。当年这些艺术性很强又独具特色的作品捧回过不少国际奖项,也给国外的动画创作者带去不少新灵感。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也一定都有特别喜欢的国产动画片,八十年代的 《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动画,不仅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而且长大了还觉得好看。但近些年来,中国动画给人的感觉真的有点一年不如一年。尽管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可中国动画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像扶不起来的阿斗。《魔比斯环》,虽然号称中国原产的3D大片,但票房也只不过是惨淡经营罢了。当年的《宝莲灯》似乎叫好叫座,不过跟好莱坞的“怪物”之流比起来,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问题1:缺乏技术支持
跟好莱坞电脑动画大行其道相比,中国的动画还远远未走出传统2D动画的阴影,技术上,在跟境外动画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就拿去年的《魔比斯环》来说,不光是画面较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距离,人物造型也很死板。而好莱坞的动画片,几乎每一部都有自己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怪物公司》中逼真的毛发、《怪物史莱克》中的泥巴澡、《冰河世纪》以出色的冰面表现,都是其卖点所在。而号称3D动画大片的《魔比斯环》,在苦心制作数年后上映后才发现,自己的制作技术又不知比好莱坞落后了多少年。没有技术的支撑,令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国产动画片寥寥无几。
问题2:想象力贫乏
其实,技术上的落后并不是国产动画市场不被人看好的关键原因。日本的动画片很少是采用全电脑制作的,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的2D制作,但他们的《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动画片还是能收到很好的票房。他们的成功,靠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创新的题材。没有创作好的题材,再好的技术也不会受到观众认可,而国产动画,最缺的就是这些。
除了传统的漫画之外,现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形象来源主要有4个:一是引进知名电视动画,比如“喜羊羊”;二是来自网络游戏,比如《洛克王国》;三是引进国外形象,比如《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引自韩国;四是原创动画形象,比如《魁拔》。其中,原创动画电影因为缺乏观众基础,步履维艰。2012年,票房超过2000万元的原创动画电影只有一部《神秘世界历险记》,其余大部分不到1000万元。
儿童的观众定位,还使得国产动画电影的档期分布集中在寒暑假。2012年有11部国产动画电影在6~8月扎堆儿上映,仅6月1日一天就有3部入市。于是自家人短兵相接,又使得票房分流。
其实,从国内动画的历史来看,观众远不止儿童。北京电视台近期推出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梦的家园》,对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中国动画历史做了梳理。其中,创作于1961年、曾风靡全国的《大闹天宫》,在2012年被改编成3D版,和另一部国产经典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一起,再次吸引了成年人的目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