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
汤埂超
江西省上饶县碧霞学校
合作探究作为一种以学生之间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以其丰富的创意与实效性,目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不断深入地研究。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学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对新时期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培养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需求。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无论在哪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氛围。这说明我们对贯彻新课标精神充满了热情,每个人都力求把语文课堂构建成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老师的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率不高,效果也不明显,这也是近年来许多老师感到困惑的一点。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合作探究应该明确目标
我们都知道,飞机、卫星上天需要导航,轮船、潜艇下海也需要导航,甚至野外旅游、探险也离不开导航。离开了导航,后果不堪设想。什么是导航?通俗点讲,就是给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其实,我们上课也需要“导航”。教师在布置学生合作探究任务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制订好合作探究的目标,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导航”。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合作?怎么合作?探究什么?如何探究?需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怎样呈现(方式)探究的结果?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有了行动的准则和规范,合作探究的效率自然会大幅提高。二、合作探究应该有规有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探究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立一个制度,教师可以把这种制度内化成自己的课堂特色,或者也可以是一种小组的约定表现形式。比如说:回答错误的话学生用两根手指交叉表示,答对的话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打开“八”字形表示,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有纪律,有规矩的,而且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做到“四个会”:(1)会听——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发言者最起码的尊重;
(2)会记——听的时候,对重要的、不懂的内容应该做好记录;
(3)会说——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
(4)会思——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要让自己的思维在合作探究中迸发出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有了这些规矩,学生就有了遵守的纪律,合作探究才会有序进行,讨论也会变得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合作探究的效率。
三、合作探究应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探究问题,不是撒网捕鱼,不可能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就有答案。作为教师,应该明白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明确:探究首先是一个过程,其次才是答案。我们不能刚把探究的问题提出来,就迫不及待地追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你们有答案了吗?”显然,这是违背学生学习规律,也是不符合探究的宗旨,这样的合作探究肯定收效甚微。四、合作探究应该师生、生生互动
合作探究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双方都是主人,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整个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1)说教师是合作者,是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该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就要做好“听”的角色;该学生做的时候,教师就要做好“看”的角色,该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就要做好“欣赏”的角色。
(2)说教师是引导者,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已有的学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学生迷惑的时候给予指点,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给予表扬。
(3)说教师是参与者,是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合作探究的局外人,要深入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各探究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各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添彩。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无形之中就学到了所需要的知识。
五、合作探究应该交流成果
合作探究不能只流于形式,应该有探究、有汇报。汇报的形式有组内汇报、全班交流展示。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以书面汇报。对于各小组的汇报成果,要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优秀的探究成果,可以通过手抄报、作业展、学习园地、校园广播等途径进行展示。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渴望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尊重与肯定,渴望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的合作探究。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同时,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合作探究的好处,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长足、全面的发展。
[1]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4(04)
[2]高艳,陈丽.合作学习的内涵、特质及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04(03)
[3]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