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7187
贾彩霞河北省新乐市西长寿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贾彩霞
河北省新乐市西长寿小学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词:语文;培养;兴趣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里因素。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一场雪》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空手走进课堂:“今天,我们放录音”,学生很奇怪,听录音,怎么没带录音机呢?“今天录音是老师的录音,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朗读体会作者写胶东半岛下第一场雪的情景,听完之后,要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换下来。看谁听得认真,体会的深,画得逼真”。这样学生本着“图”与“闻”结合的目标去听,从老师优美的语言中展开联想,再画出来,还体会到了语言美。这样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多数教师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等。是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学到了新知识。

二、走出课本再现生活

无论教育教学还是其它工作,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在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中去。再说,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偏向于形象思维,只靠教师的讲还不行,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地球的面积尤其是陆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人在上面?地球的资源现状如何?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我又拿出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河,河边正有一个人拿着毛笔蘸着河水写毛笔字呢。学生立刻就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语文的作用,我让学生课下作一个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待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趁热打铁,我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或图或文,做成广告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做完这一切后,再让学生课下观察这一做法有没有效果。出乎意料,不久就有学生向我汇报:“老师,我调查的地方乱扔垃圾的少了。”“我们调查的地方,折树枝的少了。”这时的学生兴致高涨,为自己的做法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感到兴奋不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至于从中学到多少知识,是怎么学到的,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比起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讲道理要强多了。

三、师生换位同教同学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四、开展活动,拓宽空间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总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草船借箭》是,我以辩论会的形式来学习的。在略讲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你最喜欢哪一个?立刻全班学生分成三派,当然也有哪派都不是的,但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小记者”的采访,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辩论会一开始提到诸葛亮,立刻就有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和周瑜斤斤计较”。一听涉及到周瑜,“周瑜”一方的学生立刻反驳:“据我所查资料得知,诸葛亮曾多次在周瑜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惹得周瑜很不高兴,所以才设计为难他”。“我认为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不对,我认为鲁肃在这里犯了一个大罪,欺君瞒上,不该隐瞒真实情况”。此节辩论会开的非常成功。为了这节辩论会,学生课下不惜牺牲玩的时间搜集资料。辩论会结束后,我又组织班内的“小记者”对那些旁听者进行采访,他们竟也说的头头是道。学生有时也会成为老师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视生活、研究生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方法,只要我们勇于在方法上创新,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