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陈术琴
重庆市合川区南滨路小学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漠视自己、轻视他人生命,表明他们心中缺少爱、缺少善良、情感冷漠。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道德问题。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鉴于此,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情境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语言逻辑以及文化知识等。教师在努力完成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情感交流。事实上,教师是将知情意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情传意,情景相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审美情景。教师也可以和学生通过情感进行交流,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情感教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情感教育。然而,素质的关键就在于内化,而内化最主要的就是情感的形成以及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关键,因此,要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二、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目的
语文,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语言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工具,又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专家学者们历来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但是总的目标可以确定: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作为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熏陶思想感情,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的过程。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又是交际工具,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的重要阵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爱憎分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三、语文课堂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均不失为营造体验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2.深入备课,挖掘情感教育素材。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教材就是最好的工具(特别是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的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着真善美的思想。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所选的二十多篇课文,短小精悍,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贴得很紧,充满了童心童趣。所选课文除了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教育以外,更重视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教育,旨在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学习知识中学会做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3.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因此,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小熊住山洞》一课,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发挥了朗读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在读中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着重培养了语言感受能力,掌握了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能力,真正把阅读教学中“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表演,启发学生注意自己担任的角色,读出不同角色语气的变化,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小黑兔和小白兔当时的心情。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的不同情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整堂课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小黑兔勇于向强者挑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精神,真正达到了在读中感悟的目的。
4.走进生活,感悟文本。
陶行知曾说: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结合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更离不开作者具体的实际生活,了解写作背景就是走进作者的生活实际,离开这些谈语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只有走进鲁迅生活的年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感悟作者周晔对伯父的思念。教师要在教学时把语文教学的方向由课内引向更广阔的社会,才能使学生更具体的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就是情感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多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课文中的感情思想,而且将情感教育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现如今,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标的一项具体的要求,这也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所必须具备的。情感教育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