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
唤醒感官激活课堂
李素芳
河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
我很喜欢《把耳朵叫醒》这首流行歌曲,这歌名更让我心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由此,我想,小学生在渡过好奇,迈向熟悉的校园生活后,难免对课堂教学产生疲惫和厌烦感,行动上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懒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动听的音乐,优美的文章,美丽的画面很多,但如何利用文本真正唤醒孩子们的感官?如果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得波澜不惊,那岂不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谁又能来唤醒我们?
当看到冀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第10课《二泉映月》时,我的心一下子豁亮了。伴随着《二泉映月》婉转的乐曲,我翻开了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在琴声中,在文字里,我仿佛看到阿炳正坐在月下轻拨琴弦,乐声如泉水般潺潺流出……我被阿炳那坚强的精神所震撼。于是,我决定选择它来发起对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一种挑战;更在心里渴望着,通过本课的教学,把学生,把自己的“耳朵”叫醒。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他们的感官进行一次强烈的冲击。
首先,在课型设计上,我打破常规的精读、略读课的界限,抛开对课文的讲解,上一堂音乐欣赏与文学欣赏完美结合的阅读感悟课。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达到心有所动学有所获的目的。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艺术的熏陶,感悟音乐与文学吸纳交融的魅力。
其次,在目标的设定上,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艺术感受与领悟能力,并学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感受;在朗读中感悟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既体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又培养了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再次,在课堂内容和结构上,我设计了三大板块:一是激情导入,走近阿炳。我先让孩子谈自己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再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全班同学屏息静气悉心聆听。这是《二泉映月》第一次在课堂上响起,带着课前对阿炳苦难身世的大致了解,学生开始走近《二泉映月》。这为下面学生的自读领悟打下伏笔,并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伴随乐声,倾听心声。先让学生伴着乐曲自由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并将要求和问题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边听边读边画边想,充分调动所有的感官。此时,《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第二次回荡在孩子们的耳畔。带着对阿炳身世的进一步了解,带着对阿炳苦难生活的想象,这乐曲扣动着学生的心弦。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此时此刻,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学生与音乐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那动人心弦的乐曲,再加上精心选配的画面,使学生心领神会,妙语连珠,课堂气氛进入高潮。第三个板块是领会主旨,留住精神。《二泉映月》让学生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感受了阿炳不屈的性格,我鼓励学生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做一个勇敢的面对苦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伴随着委婉动人的《二泉映月》,下课的铃声响了。可是,孩子们还沉浸在这动人的乐章里,迟迟没有离开座位。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声画结合的优势,在教学各个阶段随机播放乐曲。让学生在委婉动人的乐曲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我们教师单凭嘴巴不可能办到的。
在本课学习中,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动人的旋律,伴随着精彩的赏析,深刻的感悟。学生的耳朵被叫醒,心灵被打动,文字和画面在眼前交替,嘴巴和眼神都充满表达的欲望。学生在课下还在热烈的讨论、回味。这节比较成功的课例引起我的思考: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学艺术殿堂中不同的乐曲,拥有它自身独特的美妙。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努力创新,把学生所有的感官都唤醒!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