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多种举措并行提升法律课堂效率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0676
赵彩丽 唐路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多种举措并行提升法律课堂效率

  赵彩丽 唐路红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教育领域历久弥新的课题。在新时期法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夯实法学、教育心理学基础,加强师德修养,坚定法律信仰,是高校教师打造高效法律讲堂的必要途径。

  法律教学;实效性;师德修养

  高等法制教育改革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动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每一位法律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反思,并为之努力。

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界定及评价标准

所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各种学习情境和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最终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获得尽可能大的客观成效。

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把握和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关系、学科衔接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教师。归根结底,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具备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材质量、一流的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而在于是否拥有一流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教育改革的具体施行者,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改革的成败。台上“一分钟”的成功,来自于台下“十年功”的累积。三尺讲台的背后,高校法律教师应强化“备学生”和“备自己”的两重功夫,由此来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备自己”——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所谓“备自己”,是指教师应该由内而外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怀着师德,揣着爱心,抱着信仰。

  爱是教育的源动力。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生产线上没有生命的产品。一位教师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倘若没有爱心,无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那师生之间就仿佛阻隔着一堵无形的墙,难以产生共鸣。作为法律教育的工作者,教师还必须崇尚法治。试想一位本身对法治进程悲观或持“法律无用论”观念的教师,怎么可能让学生从他的课堂上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性、实用性和重要性?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法律信仰,以身作则,才能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直接的信仰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2.转变观点,遵循规律,授人以渔。

  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的 “独角戏”,也不应将现成的结论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应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思想交互和碰撞,终极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遵循学生“学”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明确何时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何时应重点讲解,何时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及相应的疏导对策。教师应努力做教育者,授人以渔,而不只是做教书匠。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熟悉内容,巧用方法,调动兴趣。

  作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者,教师在加强自身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地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满腹经纶却不懂得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表达出来的人,更适合做学术研究,而不是教书育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应深入把握并灵活应用讲授式、案例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

四、“备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综合、重组、转换和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的信息、事物、现象或者解决新的问题,最终完成信息建构的过程。可见,教学活动必然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备好学生”、关注学情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只有关注学情,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才能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准确界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忽视学情,单纯地跟着感觉和经验来备课,只会成就孤芳自赏的课堂表演。“备学生”至少要从两个层面着手。

  一方面,如果学生并没有完整掌握或透彻理解以往先修课程涉及的待授课程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应该循序渐进,再多花些时间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补充强化知识基础,否则忽视学生知识的断层来讲课,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

  另一方面,教学大纲中的部分知识,也许学生通过其他交叉课程或者网络等渠道早已一清二楚,如果教师不摸清情况重复讲述,则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会降低教学的实效性。

五、结语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众口叫好、评价颇高的示范课,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反思,也总会发现些许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追求下,于讲台的背后,狠下功夫,“备好自己”,也“备好学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和飞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