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编后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红楼梦学刊 热度: 15334
2021年是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辉煌标记,也是新红学诞生100周年的历史刻度;同时也意味着《红楼梦》程甲本问世230周年了,而《红楼梦学刊》的出版也已超过200辑。对一部文学经典的学术建构,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反思,已经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红楼梦》为原点,沿文学脉络溯源,既可以纵向寻绎历代文学作品代际更迭、绵延相传的表达手法,也可以横向观察它与同时代文学作品互为肌理、共同构筑的话语空间。如何站在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世界文学的坐标体系中,寻找更多维度考察这部经典著作,是从本辑开始希望获得更多关注的地方。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国家社科基金组织的资助下,2021年6月,在浙江海洋大学召开了“红学再出发(2021):《红楼梦》的经典化及其研究学术研讨会”;2021年7月,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两次会议不同程度地回顾与反思了新红学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红楼梦》的经典化过程与未来值得期待与努力的方向,也在更加多元与宏观的视野下,对《红楼梦》在文献发掘、文本细读与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展开了积极讨论。本辑对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选择地进行了呈现。

  《论中国古典小说写人中的诗赋笔韵及其画境美》《后金圣叹时代的小说认知与阐释——〈儒林外史〉的文本特点及其评点的特殊意义》《〈红楼梦〉文本构思及其形态分析》等文章从小说人物的书写传统、小说观念的认知与批评等方面,尤其是从小说文本呈现出来的虚构性入手,将《红楼梦》还原到文学史的背景下,在小说研究领域更为广阔的视野下,对创作与批评之间未能同步的空间进行了剖析。

  《“群芳夜宴”芳官唱【山花子】【赏花时】众人一拒一迎辨因》从文本细节入手,结合两首曲牌在不同时代剧目选本中的去留演变、搬演状况和听众的接受程度等因素,推断曹雪芹有北曲情结,对昆曲中的北曲更情有独钟。《〈红楼梦〉中所涉王昭君诗刍议》同样从细节入手,针对“昭君诗”这一不断被不同时代作者反复沿用的题材进行阐释,反观曹雪芹对王昭君故事的态度与思考。《18世纪中西小说瘟疫叙事比较研究——以〈红楼梦〉和〈瘟疫年纪事〉为中心》则立足于中西方小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素材与叙事策略的不同选择,展现了不同民族面对瘟疫因信仰不同而呈现的不同书写。

  《杨宪益-戴乃迭〈中国小说史略〉英译本〈红楼梦〉章节翻译研究》《〈红楼梦〉中“柳絮词”之两种英译对照研究》《井波陵一红学新著与〈新译红楼梦〉副文本评批风格研究》《红尘有梦:马来西亚红学研究的引路人陈广才》等文章,则着眼于《红楼梦》在跨文化领域的过往成果,对《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以及日本学者和马来西亚学者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与传播进行了阐释和梳理。

  《以庚辰本为底本整理〈红楼梦〉普及读本的首倡——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预案的意义》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四卷〈楝亭图〉初考》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及其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发掘与考辨,展现了在文化普及与文献流传中,《红楼梦》和曹氏家族受各种社会历史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留下的文化印记。年底即将正式开放的旧称“蒜市口十七间半”的“曹雪芹故居”,则是这种文化印记在现实空间里的可感呈现。《这里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写在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复建工程完成之际》和《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研究述论》从现有文献出发,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复建工程寄予了无限深情和肯定。以上内容是本刊在百年红学的历史背景下,对《红楼梦》研究的经典回顾与尝试探索。我们期待更多作者带来更多层次更多维度的探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