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红楼梦》中塑造了较多有身世缺憾的人物形象。据初步统计,红楼女子中,父母双亡者9 人,缺少父亲或母亲者10 人。荣宁二府以及贾府亲友的众男子中,父母双亡者3 人,缺少父亲或母亲者10 人。本文择取其中主要人物形象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书中写红楼女子的身世缺憾,意在渲染“千红一窟(哭)”与“万艳同杯(悲)”的人生悲剧,共性之中不乏个性特征。小说中诸多男子的身世缺憾,很大程度上源于并导致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贾府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家运走势。基于孤儿寡母形象的统计分析,集中探讨了作者在此类情节中的情感意蕴。
对《红楼梦》人物身世缺憾的关注,在相关论著中多有体现,但基本上是探究单个人物身世,或以单个人物身世作为论述的一个方面,且多关注的是红楼女性形象。同时,对于具有不同身世缺憾的人物,关注程度也有所不同。初步统计相关代表著作以及近十年《红楼梦》相关刊物中发表的论文,发现其中关注较多的具有身世缺憾的人物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对林黛玉身世缺憾的论述,一方面集中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境况。将黛玉与同是寄居贾府的湘云、宝钗相比较,认为只有黛玉失去双亲,身世最为悲惨。更有用历史的眼光,将同是背井离乡的林黛玉和西施加以对比,认为她们有天然对应。另一方面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父母双亡对黛玉的影响,认为亲人接二连三地故去给黛玉的心灵留下了刻骨的伤痛。身世处境使黛玉有着强烈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与焦虑。黛玉更易从周遭的人事联系到自己的身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无人主张而爱情受阻,使黛玉的忧郁感伤更加沉重动人。另有将黛玉与白流苏相比,认为寄人篱下使她们满心焦虑。关于史湘云,多侧重于襁褓中父母双亡的人生缺憾,如胡文彬、崔子恩、苏萍。此外还有对湘云和黛玉的比较,认为两者境遇多有相似之处,将个性相对照,如曾扬华。还有认为湘云比黛玉更加凄凉,如李希凡。范秀萍曾指出湘云不像黛玉那样有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其次,受到关注的具有身世缺憾的人物是晴雯和妙玉。论著中提到晴雯不知籍贯、不详姓氏的孤女身世的如刘梦溪、张锦池。李希凡则指出“她的来历和性格,使她成为大丫头群中独来独往、不大合群的人。”曾扬华认为晴雯过早地惨死是由于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妙玉的身世论述侧重于“身世之谜”,认为妙玉的身世是个“谜”,恐非寻常“读书仕宦之家”出身,应该是出生于权贵之家。持此观点的如胡文彬、李希凡、张锦池。另外,刘阳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身世对妙玉人格的影响。
此外,受到关注的还有香菱和尤氏姐妹。李希凡提到香菱自幼被拐的命运。苏萍比较了香菱与秦可卿的身世。身世对尤氏姐妹的生活产生了本质影响,持此观点的如李希凡、周思源。另外涉及的还有迎春、平儿。除了以上对具有身世缺憾的女性形象的论述,顾绍炯还提到了贾珍的身世。
虽相关问题已有所涉及,本文意在拓宽对人物身世关注的范围,力求囊括所有的父母双亡或缺者少父亲或母亲的主要人物形象。同时在内容方面,除了关注人物身世缺憾的境况、身世对人物性情的影响,更侧重身世缺憾导致的教育缺失问题。
一、“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人生悲剧
红楼女子的身世缺憾,既写出了身世不完美的可怜可悯,又体现了与命运抗争的可歌可泣。尽管她们美丽、聪慧,但都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千红万艳,最终花落水流红。这是红楼女子悲剧的共性,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凸显人生悲剧。同时,群芳的悲剧又与理想世界的毁灭互为因果。共性之中又不乏个性特征,更有处境相似,而悲剧不同者。以下将红楼女子按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其他女子分类列表,以便对比分析其身世缺憾的异同。史湘云和林黛玉同是父母双亡,但是史湘云的身世更加悲惨。林黛玉在五岁之前父母健在,还有一段幸福的童年生活,但是史湘云在襁褓中就父母双亡。史湘云自幼寄居在叔叔家,虽为贵族小姐,却“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而且“一点儿作不得主”。所以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并没有太大影响,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处境尴尬。相似的身世,史湘云并没有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相反却“英豪阔大”,犹如“霁月光风”,性格与身世形成反差。

表1 金陵十二钗正册身世的缺憾
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是寄居在贾府的亲戚,但是身世不同,常常引发不同的感慨。林黛玉“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薛宝钗“又有母亲,又有哥哥”。林黛玉感叹“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薛宝钗却道“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何必作‘司马牛之叹’?”林黛玉“一无所有”,寄居在贾府“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薛宝钗“又有买卖土地,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由于身世背景不同,相比之下,林黛玉在贾府有强烈的寄人篱下之感,认为贾府“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更重要的是和宝玉的爱情,虽有铭心刻骨之言,但是父母早逝,无人主张,使爱情受阻。最终造成黛玉没有婚姻的爱情悲剧与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妙玉和黛玉身世、品性有较多相似之处。同是父母双亡;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本贯姑苏人氏”,妙玉也“本是苏州人氏”;林家是“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黛玉“本自怯弱多病”,妙玉“自小多病”;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妙玉“过洁世同嫌”,“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同时,作者让林黛玉和妙玉走进大观园,留在大观园,仿佛是要设计一场室内剧。林黛玉丧母,来到了外祖母家,父亲又去世,让她无法再回故乡,只能长期住在贾府。妙玉更是身份特殊,虽然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却既非元、迎、探、惜、巧一类贾氏千金,又非黛、钗、湘等贾家近亲,同凤、纨、卿等嫁入贾府的女子也不同。那么如何进入贾府并长期居住呢?这里引出了妙玉的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最后只能“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方才好了”。在贾府采访聘买小尼姑、小道姑的时候,顺理成章地进入贾府。
迎春和惜春同是丧母,只有父亲和哥哥。父亲和哥哥或骄奢淫逸或好道炼丹。相似的身世却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不同的人生悲剧。迎春性格懦弱,老实怕事,被人称作“二木头”。她的继母邢夫人待人刻薄,哥哥贾琏、嫂子王熙凤对她毫不关心。父亲贾赦不顾及她的幸福和性命,不听贾政劝告,一意孤行,把她许给“一味好色,好赌酗酒”的孙绍祖。迎春“结褵年馀”,就被孙绍祖“揉搓以致身亡”,又恰逢“贾母病笃”,只能“草草完结”,造成“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的人生悲剧。惜春母亲早丧,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其他的一概不管,哥哥贾珍奢糜逸乐,嫂子尤氏也与自己不合。失去母亲,父亲和哥嫂又缺少体贴,惜春在此种环境中形成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性情,最终遁入空门,出家修行,遭遇“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的人生悲剧。

表2 其他女子身世的缺憾
以上人物按身份有主子和丫鬟之分,主子中的尤二姐、尤三姐、夏金桂都是寡母丧父。尤老娘对尤氏姐妹的纵容、夏奶奶对夏金桂的溺爱,使这些女儿缺乏管教,导致其命运的悲剧。丫鬟中的晴雯、袭人、香菱、平儿都是大丫鬟,四个人身世相似,其中晴雯、袭人、香菱小说中明确交代是贾府买来的。平儿无父母兄弟姊妹。香菱本为乡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却被拐卖,沦为奴婢、侍妾。晴雯是贾府的管家赖大买来的,仅仅是奴隶的奴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父母,只有个“专能庖宰”且“懦弱无能”的姑舅哥哥“多浑虫”。袭人虽是被卖到贾府的丫鬟,却比较幸运,还能偶尔与家人团聚,亲自给母亲送终。但是四个人的性情却不同,最终命运也不同。平儿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面对“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竟能做到周全妥贴。她巧于应变,心地善良,凤姐死后,解救巧姐,成为正室。香菱无论面对何等艰难的处境,总是“笑嘻嘻的”,不知反抗,遭受了薛蟠与夏金桂的双重摧残,最后难产而死。晴雯虽然出身低贱,却有着决不服软、“爆炭儿”般的性格,从不肯低三下四地逢迎主子,绝无阿谀奉承的奴才嘴脸。抄检大观园时,她公然反抗,但是却遭到残酷的报复。她在“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被撵出园子,不久便悲惨地死去。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但是“沉重知大礼”,“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贾家待袭人也比较体贴,“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当袭人的母兄要赎她回去,她宁死也不回去。但最终也是“多情公子叹无缘”,袭人落得被迫嫁人的命运。这些女子身为奴婢,身世孤苦,她们的处事方式反映出红楼女子在“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环境中,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的追求。但无论是公然反抗还是温柔和顺,最终依然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一代不如一代”的家族悲剧
相对于《红楼梦》中“精华灵秀”的女儿们,《红楼梦》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却大部分被称为“皮肤滥淫之蠢物”。但是《红楼梦》中许多男性人物形象,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他们的身世本身就具有悲剧性,而且是不可选择的、无法避免的,父母双亡,或者缺少父亲或母亲。同时,身世的缺憾又导致他们教育的缺失。以下将贾府有身世缺憾的男子按玉字辈和草字辈分别列表。以上贾府玉字辈男子中,贾珍、贾琏作为贾府正派子孙,他们的悲剧是个人的,也是家族的;贾瑞等近派子孙的悲剧主要是个人的。贾瑞是《红楼梦》中第一个详细描写死因的人物,这个贾府当中字“祥”名“瑞”的男子,在第十二回就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而死因与他父母双亡、祖父教育不得当有较大的关系,这也似乎昭示了贾府无法逃脱“势败家亡”的历史命运。“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秦氏之丧让贾珍声称要“尽我所有”,暴露出贾府后继者的挥霍无度。由于缺乏诗书教育,贾府子孙已无力继承祖业,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身世缺憾致使教育缺失,缺少将其子孙“规引入正”的人,所谓的“仕途经济”不过是仰仗祖宗余荫维系着的贵族特权,“钟鸣鼎食之家”逐渐显露末世之态。

表3 贾府玉字辈男子身世的缺憾
宁荣二府以军功立业,但是后代子孙早已不习武了,在“诗书翰墨”方面也少有建树。贾兰作为贾家的嫡系,贾芸等作为旁系,同样是父亲去世,但其人生道路却不同。贾兰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爵禄高登,贾芸等却无人照管教导,只能做点零工度日。贾蓉又与其他人不同,作为长房长孙,母亲去世,另有继母。但是尤氏小心翼翼,只图贤良名声,贾珍亦不知检点,都未起到管教作用,并且贾蓉在贾珍的熏染下恶习渐成。贾府男子的身世缺憾,很大程度上致使其家庭教育的缺失,虽然贾府设有义学,“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而堕落的后代子孙们却不求上进,大闹学堂。这正应验了宁荣二公之灵的担忧,“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虽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但无人能将其子孙“规引入正”,于是酿成了“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的家族悲剧。

表4 贾府草字辈男子身世的缺憾
三、孤儿寡母情结的寓意
在薛家、贾家以及贾家的众多亲戚中,还有较多孤儿寡母形象,关注不多,集中考察一下,还是发人深省的。以下将孤儿寡母形象统计列表。
表5 孤儿寡母统计
由表5 可以看出这些孤儿寡母的形象,首次出场均在前八十回。同是寡母,各有不同,在养育子女方面,李纨是最为成功的,五嫂子、娄氏、胡氏等寡母并未悉心照管教导儿子,薛姨妈、夏奶奶、尤老娘则对子女过于溺爱纵容。有寡母情结的曹雪芹,为什么只塑造了李纨一位成功的寡母形象?寡母其实意味着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缺位”问题。因此,父亲在生活和教育中的“缺位”有可能是曹雪芹关注的更深层的内容。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就是贾宝玉、贾珍、贾蓉、贾琏等虽有父亲,但在教育和生活中同样也面临了父亲的“缺位”。失去父亲的这些人物,与有父亲但事实上父亲不起管教作用的贾珍、贾蓉、贾琏之流相比,又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如贾菌、金荣、薛蟠等与贾珍等相似,都是纨绔膏粱;另一类如贾兰、薛宝钗、薛蝌、薛宝琴等,或受寡母悉心教导,或克己复礼,形容举止另是一样。
在曹雪芹塑造的这些寡母形象中,李纨、薛姨妈、李婶很明显地受到了大家的尊敬。特别是李纨,书中有很多情节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位寡母的呵护,如第四十三回,贾母提议大家凑份子给凤姐办生日,李纨应出十二两,结果贾母对她说:“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不仅贾母疼惜遗孀李纨,凤姐也抢着替她出钱,道:“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了。我到了那一日多吃些东西,就享了福了。”其实李纨贾兰这双孤儿寡母经济上并不捉襟见肘,第四十五回,凤姐说李纨:“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由此可见,得益于老太太、太太的怜爱,李纨孤儿寡母的生活颇为宽裕。同时,李纨年轻守寡,在那个时代赢得了众人的敬重,如第四十九回写道:“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伏。”第一百七回,贾母评价李纨:“珠儿媳妇向来孝顺我,兰儿也好。”可见众人对李纨的尊敬与呵护。书中对遗孀李纨形象如此的尊重与呵护,是否与曹雪芹的身世有关呢?在曹雪芹的身边是否也有一位寡母或寡嫂呢?
关于曹雪芹的身世,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种看法认为曹雪芹是曹颙的遗腹子,但在曹颙之子曹天佑与曹雪芹之间是否能建立起联系,还缺乏直接的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为曹颜的“遗腹子”。张书才在《曹雪芹生父新考》中提出“曹雪芹的生父乃曹寅之长子曹颜”,他在“康熙五十年三月因意外事故卒于京城”。如果考证成立,则曹雪芹应是曹寅的嫡亲孙子。如果生父曹颜为长子,雪芹为遗腹子,那么雪芹的母亲就是一位寡母。如果雪芹在生活中有过这种亲身经历,他自己也难免会有意或无意地在写作中流露出来,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何作者塑造了如此多的孤儿寡母形象,也可以解释书中对遗孀李纨形象的尊敬和呵护,其实是含有作者对寡母的同情与尊重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证成立,那么作者将一个生活原型对应了多个艺术形象,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按小说的文学性需要,将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一番“陌生化”的处理,经历化实为虚的过程,达到了艺术的升华。
《红楼梦》中塑造了较多有身世缺憾的人物形象。虽然人们的生活理想是追求圆满、完满,传统戏剧小说也多设计大团圆的结局。但是现实形象和艺术形象带给人的感受不同,自然中(或云现实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纯粹的、单一的“圆满”会流于呆板。《红楼梦》的作者注重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注重在艺术中化实为虚,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仍然符合自然之理,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真实。作者通过塑造较多有身世缺憾的人物形象,演绎了一曲贾府必然崩溃的无尽挽歌。贾府子侄不学无术、坐吃山空、荒淫无度的真实面目被揭露的同时,也昭示出教育缺失、无人规引的悲哀。作者把热爱与同情,给予了虽然身世残缺却依然与命运抗争的女儿们。
2017年12月
注释
① 参见周思源《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9页),梁冬梅《永不凋零的原野之花——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兼与林黛玉之比较》(《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2辑)。
② 孙虹《论林黛玉的客居意识与悲情解脱》,《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4辑。
③ 徐乐吟、陆德海《〈五美吟〉与林黛玉的心灵世界》,《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3辑。
④?????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版,第147、258、319—320、284—285、340、452页。
⑤ [美]张安妮《林黛玉的孤独感论析》,《曹雪芹研究》2015年第3期。
⑥ 王子溪《红消香断有谁怜——从异常心理学角度重新审视林黛玉的死亡》,《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2辑。
⑦ 薛瑞生《捧心西子玉为魂——林黛玉论》,《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辑。
⑧ 陶小红《白流苏与林黛玉》,《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3辑。
⑨? 胡文彬《胡文彬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299页。
⑩ 崔子恩《史湘云论》,《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
? 苏萍《寒塘鹤影读湘云——试论湘云形象及其独特的女性价值》,《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2辑。
?? 曾扬华《〈红楼梦〉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79、236页。
? 范秀萍《“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形象新探》,《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页。
? 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6页。
?? 张锦池《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版,第187、136页。
? 刘阳河《‘世难容’——妙玉之矛盾心理与人格异常探论》,《红楼梦学刊》2017年第6辑。
? 苏萍《真应怜爱读香菱》,《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5辑。
? 周思源《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53页。
? 参见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版,第280、372页)。
? 顾绍炯《贾珍——贾府衰败的祸首》,《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3辑。
? 本文所有选文均出自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3 版。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第151页。
? 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上册,江西教育出版社,第503页。
? 参见冯其庸《红楼梦》前言(《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2 版,2006年重印)。
? 关于这一问题,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记载:“《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于四房名下,有曹天佑而无曹雪芹。”(《曹雪芹家世新考》(增订本)凡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第2页)。
? 张书才《曹雪芹生父新考》,《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5辑。
? 参见[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版,第62页)。
? 葛赛尔著、傅雷译《罗丹艺术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