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在老家刚吃过午饭,远远看见晾衣服的绳子上有两个燕子在啾啾若语。我欣喜地问母亲:燕子回来了?母亲说,刚回来不久,今年要六只里。
记得谷雨前我在电话中还问过母亲,说燕子还没有回来,不知道是不是气候的原因。我想时已晚春,可能是另寻人家了,就再没有放在心上。而今天看到燕子后我非常兴奋,随即去北边的屋檐下认真查看了一番,发现旧巢还在,不远处常年不用的吊灯上还多了个小一点的新巢,有两只雏燕正在窝边翘望,看见我很快机灵地缩了回去。远处邻家的屋顶上还有几个燕子正在这边眺望。
燕子筑巢我家,已是五六年前的事。弟弟告诉时,我说这是好事。在乡村谁家有燕子来筑巢寓意吉祥,也被认为是喜气洋洋的好兆头。燕子年年归来,意味着紫气东来,好运连连,人丁兴旺,诸事顺利。果然那年侄女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本院校。紧接着儿子读研留学归来,不久便顺利工作结婚成家,事业生活红红火火。母亲这几年身体健康,家里的院落门前成了她们老年人拉家常聊天的好去处,门外的文体小广场也是村上小孩嬉戏玩耍和乡亲们休闲锻炼的地方。
这群燕子极为普通,黑色的背上带着金属般的光泽,腹部呈乳白色。别看它们色彩不够艳丽,但娇小玲珑,叫声婉转,喜欢与人接近,深受乡亲们喜爱。冬去春来,杨柳萌绿,桃花绽放,燕子们开始北移,翩翩而至,成双成对,常常出入在农家屋舍檐下,一下子拂去乡村的寒冷,把人们带入温暖的春天。
我总觉得燕子天生就是属于乡村的,因为家家的大门永远为燕子开着,随时欢迎它们垒窝筑巢繁衍子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老巢迎旧燕,新燕筑巢来。燕子亲近人类,喜欢在风水环境好,祥和安宁的人家做窝。这样一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二也是为寻找食物方便。如果这家人过于吵闹,第二年它们就会搬家,在民间也就有了燕子不进“苦寒门”之说。后来我和弟弟闲聊,今年燕子迟归,可能与自来水井石盖板没有及时盖上有关,他当时维修后为了去去井内的潮湿,有意晾了一段时间,谷雨后才盖上。这不就是我在苦苦寻求的答案吗?
其实,燕子不会嫌贫爱富,也不懂得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只会在一些适合居住的地方筑巢罢了。这是它们的本能,也是生存法则。在乡村,人们始终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认为燕子来自家筑巢了,那就代表着给家里带来了好运。同时也是在倡导人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一家人要和和睦睦,不然连燕子都不会去你家里筑巢。在农村的很多老人眼中,燕子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鸟类,也是一种财富勤劳的象征。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捕捉田地里的害虫,农民都对其一直都有好感。家里人教育孩子从小就要保护燕子,不能破坏燕子的窝。如果遇到了燕子窝坏了,大人还要给它们修好;如果有小燕子掉下来,还会给它们送回去。燕子在乡村受主人的格外恩宠,随意出出进进,从没有人阻拦。他们与人和睦相处,友善相待,相顾相惜,互为风采,这是其他任何鸟类都无法相比的,总有一种深深的情怀和眷恋。
城市的上空也常常看到飞翔的燕子,有时飞得很高,有时飞得很远,从高高的楼群上一掠而过,但很少看到它们停留或在楼宇间筑巢。几次在渭河公园,在曲江之滨,一群群绕城而过的燕子飞得很低,尾尖紧贴着水面,留下一圈一圈的波纹。偶尔也看到过燕子落在城市的电线杆上,三五只,十多只,叽叽喳喳,一如美妙的音乐。
前几天一大早,发现有几百只燕子盘旋在钟楼上空,他们不时地变换布阵,翱翔天空,给这个千年古城带来了万般祥瑞。后经几次仔细观察了解,原来燕子在钟鼓楼做了窝,钟鼓楼为此都做了防燕子网。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成千上万只燕子盘旋在西安钟楼鼓楼上空,蔚为壮观。这两座千年古楼也因小燕子而显得更有了生气。随着近年来环境的改善,小燕子的种群不断扩大,目前已开始影响到钟鼓楼这两座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保管所设法架铁网阻拦限制燕子筑巢栖息,可收效甚微。据一位古建筑方面的专家讲,栖息在钟鼓楼的小燕子之所以连年增加,除了环境改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西安城里如今适合燕子做窝的土木建筑越来越少,钟鼓楼及其他古建筑便成为小燕子唯一可选择的理想家园。如果单从纯粹的文物保护来说,小燕子的粪便及燕窝都对古建筑物上的彩绘造成污染,是绝对不允许的。但燕子属野生动物,与古建筑物一样同样也需要保护,两者你美我美相安无事,才是现在文物保护的新课题。这位专家经多年的观察,认为小燕子可以栖息钟鼓楼上。文物保护应是一个综合体,小燕子不会对古建筑结构造成太大危害,但数量还是要适量控制,拉网的目的也在于此。
不只是西安钟鼓楼燕子多,有网友说他在河西走廊旅游,印象中武威文庙、鸠摩罗什寺,张掖马蹄寺、大佛寺,嘉峪关城楼等一路上所有看到的古建筑和寺庙燕子都很多。你可以解释,燕子是恋旧的鸟,保持习性,世世代代都沿着迁徙路线回故地。或者,古建筑庙宇等地点绿化好,有屋檐,适合燕子栖息。但是,他心中真正的答案是这些地方都有灵气,燕子是有灵性的鸟,它们自然而然会被这些地方吸引过来!
燕子历来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常借其表达情感,或寄托相思,或离愁别绪,或感伤时事,其意象之盛诗画备至。燕子入诗,多不胜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刘兼的“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宋代诗人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葛天民的“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等古代关于燕子的诗多达上百首,燕子在诗人心中的位置由此可见。燕子是候鸟,每年随季节变化迁徙。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渴望比翼双飞,应该是正常的情感需求。春天逝去,多愁善感的诗人借此抒发伤感之情,也在情理之中。欧阳修的“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的“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以燕子表达思念之情,冯延巳的“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以燕子表达离情之苦。独倚窗棂,望穿双眼,看到的是双飞的燕子,清丽婉约,悱恻感人,为之动容。不仅入诗,燕子还常入画。如明代画家周之冕的《杏花燕子》,以色彩直接点写花叶,清逸俊秀,整个画面仿佛使人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天里。而清代画家刘彦冲的《桃柳双燕图》,以柳桃及双燕为题,写春天桃红柳绿之景。画中二燕,一动一静、一上一下,使画面空灵淡宕之间,极具动感神韵。
燕子初来语更新,一声声报内家春。第二天清晨,我还在朦胧的睡意中,就听见母亲早早地打开院门。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我出门在小广场碰见几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他们不认识我,我更不认识他们,最后问到他们的爷爷才知道是谁家的后人了。他们刚刚参加完高考,个个感觉良好,对上大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还加了我的微信,约定在第一时间给我这个村上的“头燕”大学生报喜。傍晚时分,母亲收拾着院落,先看看燕子都回来了,这才慢慢地关上了大门。见此情景,我思考良多,想起人的一生,想起人与燕子的这般亲近,想起情感这种伟大的力量,就这样年复一年永续着人们的日子和生活……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