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袁圣希:河边小坐

时间:2023/11/9 作者: 滇池 热度: 23160
袁圣希

  点睛前:

  河边小坐

  从约古宗列盆地往吉县

  雪花越开越大,最大的那片雪花

  碎在壶口,如雪崩

  竖排的古籍。阅读得人心潮澎湃

  需净目,定神

  翻开一页页繁体的光阴

  封皮是共和国拾元纸钞的背景

  题记是一条河的福祸

  第九十九页插画是大禹捻须的轻叹

  黄河每一曲水,都在讲述自己的曲折与往事

  而壶口,却和盘托出

  三千年泛黄的历史

  点睛后:

  壶口瀑布

  从约古宗列盆地往吉县

  雪花越开越大,最大的那片

  在壶口碎如雪崩

  古籍阅读得人心潮澎湃

  需定神,需一寸一寸丈量

  古老沸腾的光阴

  封皮是一张纸钞的背景

  题记是一条河的福祸

  第九十九页,篆刻着大禹的背影

  天上淌来的,都是黄河水

  而壶口,是天空的眼眶

  多少年来,她一直在放声痛哭

  点睛师评论:

  写景诗好写又难写,好写在于可以眼到心到,有素材和现场感;难写再于要求诗人具备的素养和知识高,要不然很容易陷入平庸和堆砌。

  这首诗的第一段起势是很好的,比喻想象也生动有力,语言可以再简练些,故第一段最后一句“碎在壶口,如雪崩”改为“在壶口碎如雪崩”;第二段以古籍为切入口也没问题,但明显感到强写了;三段和四段同理,已经进入了一个强行堆砌的过程,如单从诗歌角度而言,留其第一段和第四段,反而更有效一些。“从约古宗列盆地往吉县/雪花越开越大,最大的那片/在壶口碎如雪崩//天上淌来的,都是黄河水/而壶口,是天空的眼眶/多少年来,她一直在放声痛哭”。

  詩歌创作中,没有切身体验的文化尽量不要动用,否则诗作会显得生硬、无趣、无情,诗歌大部分时候是不用于描绘表述的,也不用于直白的宣传,从这点上来说,诗歌是无用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