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前:
要经历多久的埋葬
才会拥有一团绿色火焰
这轻盈的锈,宛如美人的盛装
而今她立于明亮的展臺
游客以相隔千年的智慧
辨她的名字,念她的名字
似乎在场的每个人
都想做她主人
或许只有我,只有我
会猜想她被埋葬前的身世
炊器、食器、酒器或者度量衡器
实际上,不论我猜得对不对
她都是一件她主人值得亲近的青铜
以至于后来,给了她新的称呼
没错!就这么一个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陪葬品
点睛后:
要经历多久的埋葬
才会拥有一团绿色火焰(改为“生出”似乎更确切)
这轻盈的锈,宛如美人的盛装(删。前两句的意象张力已足够支撑一个画面,另一个,这句诗本身的表达效果也很弱,和前两句叠加起来显得凌乱。)
而今她立于明亮的展台(删掉“而今她”,“而今”显得啰嗦,“她”要删去,因此节第三行有“她”,不必重复使用)
游客以相隔千年的智慧
辨她的名字,念她的名字 (此句第二个“名字”似可另起一行,节奏感以及特别突出)
似乎在场的每个人
都想做她主人(这两句无可厚非,“似乎”表猜测。下节内容也有猜测的意思,按整体比例,建议删去)
或许只有我,只有我
会猜想她被埋葬前的身世
炊器、食器、酒器或者度量衡器(根据上面诗句,第三节应该是出彩的时候,没有多去提炼。第二句可以保留)
实际上,不论我猜得对不对
她都是一件她主人值得亲近的青铜(关键词“值得亲近”可以换一种表达,比如“体温”)
以至于后来,给了她新的称呼
没错!就这么一个概括性极强的词语(这几句纯属凑行数,可综合处理)
——陪葬品
点睛师评论:
此诗仿佛玉石还在石头当中,缺少斧凿和雕刻。诗的结构、语言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最后一节有拼凑行数之嫌。凭感觉此诗写作是一蹴而就,事实上,诗写成后,适当放一放再看有无修改之处,也是一个必要的程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