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深秋的故乡

时间:2023/11/9 作者: 滇池 热度: 15473
作者:以笔为旗? 点睛师:杨碧薇

  点睛前:

  深秋一到,山就红了

  当然也有绿的,比如那些松柏

  自从敲开泥土的窗户

  就一直绿着

  再比如那些紧贴泥土的小草

  索性把绿影收缩到芽尖

  穿越凛冽的寒冬

  春风吹又绿

  当然也有黑的

  比如那些嶙峋的石頭

  一直黑着脸犹如乌云密布

  道貌岸然刻在它们的眉间

  它们的心却是苍白得可怕

  深秋一到,山就红了

  裸睡的泥土

  在深秋开放的花束

  在浓霜里喝醉的枫叶

  此时,附和着秋声

  秋声也是红的

  点睛后:

  深秋一到,山就红了

  当然也有绿的

  比如那些松柏

  自从敲开泥土的窗户

  就一直绿着

  再比如那些紧贴泥土的小草

  索性把绿影收缩到芽尖

  穿越凛冽的寒冬

  春风吹又绿

  当然也有黑的

  比如那些嶙峋的石头

  一直黑着脸

  道貌岸然刻在它们的眉间

  它们的心却是苍白得可怕

  深秋一到,山就红了

  裸睡的泥土

  在深秋开放的花束

  在浓霜里喝醉的枫叶

  此时,附和着秋声

  秋声也是红的

  点睛师评论:

  初读这首诗时,我注意到它有较完整的结构,前面三段的逻辑演进、段落衔接也很自然。但是,结合第四段来看,作者的情感主体其实并没有清晰的表达。对于“深秋的故乡”,诗人想要强调的是什么?从松柏、小草、石头到枫叶,作者一直在进行散点式的追踪,可这些意象的背后缺乏一个强大的诗学支撑。思想之“空”,是很多人诗歌乏力的症结所在。

  在具体的文本上,我还是主张不要使用陈旧的表达方式。例如,“一直黑着脸犹如乌云密布/道貌岸然刻在它们的眉间”两句,就显得硬且突兀,还可以重新造句。或可将“道貌岸然”换成更形象的表述,而“犹如乌云密布”不妨删去,有“一直黑着脸”就足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