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那些草又活了过来

时间:2023/11/9 作者: 滇池 热度: 15485
作者:徐赋? 点睛师:麦豆

  点睛前:

  只要一点点儿的春风

  一点点儿的春雨

  那么多的草,就会在被野火

  烧黑的灰烬上,活过来

  新鲜的羊草,艾蒿,野麦子

  水稗,芨芨草,紫花苜蓿

  杂乱的,原始的,蓬勃的绿

  丰满了草原的辽阔

  白云一样的羊群,飘过来

  再飘过去,留下的是齐根的斩断

  恪守着一棵草的本分

  那些草的嫩芽,会在不愈合的伤口中

  齐刷刷的,又长出来

  这世间最卑微的生命

  每年至少活一回

  从不畏惧死去活来,与野火

  与春风,与羊群。与荒凉

  以命相酬

  点睛后:

  只要一点点儿春风

  一点点儿春雨

  那些草,就会在野火

  烧黑的土地上,活过来

  羊草,艾蒿,野麦子

  水稗,芨芨草,紫苜蓿

  杂乱的,原始的,蓬勃的绿

  逐渐丰满辽阔的草原

  饥饿的羊群走过去

  会留下齐根斩断的伤口

  那些草的嫩芽,会在齿痕中

  齐刷刷地,再次长出来

  这世间最卑微的生命

  每年至少活一回

  從不畏惧死,与野火

  与羊群,与荒凉,相依为命

  点睛师评论:

  开头说一句,我的点评仅仅代表我对现代诗的理解,我所修改的诗歌,其实是我对原作者诗歌的一种阅读与理解。我认为一首诗歌是不可以修改的,即使是作者本人,过了那个“写”的时刻,回过头去作“修改”,其实都属于二次创作。简单说,就是“写”的时候,面对的是“主观内心”;“改”的时候,面对的是“客观文本”。写诗,是寻求语言与内心一致的行动;而读诗,此目的已然取消,外界与内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已经完全不可能。完成的诗歌文本作为符号已经具有多重意义,而不再是对某种单纯思或情感的命名。也就是说,写勉强能说成是作者意思的表达(事实上也不可能),但对该文本的看,已经过渡到另一个人的意思(理解)了。

  徐赋的诗《那些草又活了过来》,整体而言,结构较为完整,能够表达所见所思,节奏控制的也不错。略微不足的地方,就是诗歌的底色依然是传统的抒情风格。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看法,因为所有的诗歌说到底都是抒情。另外,诗中一些细节比如词语的精确性、意象性,句子的逻辑性、整饬性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